《孫子兵法》:“壞事”發生前有徵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孫子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就是說,在戰爭當中,能夠使敵人不戰而降的人是最厲害的,而那些經過交戰之後才獲勝的人就要差一些。

在兵聖孫子看來,任何事情在發生之前都會有一定的徵兆,在交戰之前,哪一方能事先發現並利用這些徵兆,就更有可能獲勝。

《孫子兵法》中的這個觀點,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來說,也是十分具有借鑑意義的。

但問題是,怎樣才能事先發現那些“壞事”發生之前的徵兆呢?古代就有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

《孫子兵法》:“壞事”發生前有徵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戰國時期,齊國名將田單曾經在即墨之戰中大敗燕軍,用“火牛陣”收復了七十餘座城池。可謂是驍勇善戰、足智多謀。

公元前279年,田單準備攻打狄邑。發兵之前。田單向謀士魯仲告別,沒想到魯仲卻說:“將軍這次去攻打狄邑,恐怕難以取勝。”

田單聽了這話,心裡非常不爽,說到:“在即墨之戰中,我的將士們尚且是老弱病殘,仍然大破敵軍,如今齊國兵強馬壯,怎麼可能攻不下小小的狄邑?”說完,便甩著袖子離開了。

《孫子兵法》:“壞事”發生前有徵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而後,田單帶兵攻打狄邑時,把狄邑圍了個水洩不通,但結果正如魯仲所料,三個月都沒能攻下來。

此時,田單想起魯仲的話,急忙去向魯仲請教。

魯仲答道:“將軍在即墨之戰中,雖然身為主帥,但能與士兵一起坐下來編草袋,與士兵一起幹活,上上下下都視死如歸,這是將軍能夠打敗燕國的原因。”

“但如今,將軍被封為平安君,不僅有租賦供奉,而且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尋歡作樂,早已沒有之前那種一決生死的雄心,當然不能打勝仗了。”

田單聽完,拜謝道:“謝謝先生教誨。”

後來,田單回到軍隊,就如同換了一個人一般——親自巡視城防、揮著棒槌擂鼓,激勵士兵。士兵們勇氣大增、衝鋒陷陣,很快便攻下了狄邑。

《孫子兵法》:“壞事”發生前有徵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其實這個故事就可以佐證了《孫子兵法》中的觀點:任何事情發生之前都會有徵兆,如果能利用好這些徵兆,就能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但是,徵兆不是人人都能發現,只有那些有遠見的人,才能在看見壞事的苗頭的時候將它化解為無形。能否做到這一點,關鍵就是看能不能否透過現象看本質。

魯仲就是能看見田單和士兵“視死如歸”這個現象,才知道即墨之戰能夠勝利;而後來田單沒有了打仗的雄心,就必然會遭遇挫折。

《孫子兵法》:“壞事”發生前有徵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人,在職場中能通過同事的一句話看出別人是想坑你還是想幫你;在社交中,能看出朋友是不是坦誠相待。

許多事情並不一定要去做了才知道結果,聰明人能在行動之前,對結果已經做到心中有數。

更何況,有的壞事就如同一個惡魔,總是披著天使的外衣出現在人們眼前,直到最後關頭才會露出猙獰的面目。

《孫子兵法》:“壞事”發生前有徵兆,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以說,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假象所迷惑,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採取靈活應變的措施。最終,才能達到《孫子兵法》所說的“用兵之法,全國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