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1981年,萨达姆视察两伊战争前线的伊拉克防空设施


1980年9月,伊拉克与伊朗因为边境纠纷、宗教矛盾以及民族仇恨,爆发了全面战争。

本来,两伊战争是伊拉克与伊朗的单挑,是中东枭雄萨达姆称霸海湾,与宗教领袖霍梅尼输出伊斯兰革命的碰撞,伊拉克如果赢了,萨达姆就可能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如果伊朗胜了,政教合一的原教旨主义将席卷中东。

实际情况是,这场战争不仅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也招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或明或暗的干涉。

19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战争不再是几个参战国之间的事,大国和强国总会想方设法参与进来,推行其外交政策世界战略,或拉或打,或合作或对抗,以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


从能源安全角度讲,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产油大国,都位于海湾地区,两国的状态和局势直接影响着这一地区的石油输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命线。从地缘政治角度讲,伊拉克和苏联很近,伊朗更是和苏联接壤,两国爆发战争,苏联肯定不会坐视不理,苏联若动,它的老对手美国也会动。

在冷战这个大背景下,两伊战争注定会成为美苏两国斗法的竞技场。但是,这种斗法又与之前不太一样,以前都是美、苏各支持一方,阵营很分明。两伊战争不是,由于两伊与美苏之间都不是特别友好,也不存在大哥和小弟的依附关系,所以这四个国家之间关系是变动的,阵营也并不明朗——美国和苏联一直两边下注,只是不同时间段各有侧重罢了。

两伊战争不是美苏挑起来,但战争能拖八年之久,最后伊朗和伊拉克两败俱伤,这离不开美苏的“搅局”。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萨达姆和霍梅尼


01

先说苏联。

苏联本身石油资源很丰富,它插手两伊战争不是为了石油问题,而是为了维护南部边疆的安全和稳定,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同时排挤美国向这一地区渗透。

另外,当时苏联正在打阿富汗战争,阿拉伯国家和伊朗都支持阿富汗,这让苏联很受伤,所以它想借两伊战争这个机会,让伊朗和伊拉克不再支援阿富汗。

苏联与伊拉克关系比较好,早在1972年两国就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伊拉克从苏联获得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但是好景不长,70年代末,两国关系逐渐冷却。

冷却的原因是伊拉克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与阿富汗都属于阿拉伯国家),萨达姆也不是当小弟的人,不愿唯苏联马首是瞻,更令苏联无法忍受的是,萨达姆为了减少对苏联的依赖,积极推行武器进口多元化,从西方和其他国家进口武器,还从西方搞贷款、拉投资,发展与西方的经贸关系。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萨达姆


眼见萨达姆不上道,苏联转而争取伊朗。1979年伊朗革命,霍梅尼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之后又爆发了伊朗人质危机,伊朗和美国关系急剧恶化。苏联趁机向伊朗示好,想把孤立的伊朗拉入苏联阵营。

没想到伊朗比伊拉克还难搞,伊朗也坚决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虽然伊朗不属于阿拉伯国家,但是它和阿富汗挨着,苏联拿下阿富汗之后,下一个肯定就是伊朗,所以霍梅尼对苏联根本不信任,另外,从个性上看,霍梅尼比萨达姆还强硬极端,当小弟?当小弟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当小弟。

虽然两边都不上道,但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与伊朗的关系,要好于其与伊拉克的关系。这很好理解,萨达姆和西方搞在一起,有叛徒嫌疑,伊朗虽然油盐不进,但反美很坚决,有利用价值,两害相权取其轻。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苏军入侵阿富汗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率先动手,挑起两伊战争。苏联对此很不爽,它认为伊拉克挑起战争,必然引发美国介入,进而影响苏联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当时,美国与伊拉克和伊朗都没有外交关系,在海湾的影响力很小)。

所以战争爆发后,苏联表面上宣布中立,但是实际上偏向伊朗。它中断了对伊拉克的直接武器销售,却加强了与伊朗的经济科技合作,开通了多条陆上交通要道供伊朗使用,还默认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向伊朗出售武器。

1981年上半年,苏联向伊朗输送了14亿美元的物资,满载物资的卡车在苏伊公路上川流不息,1982年,苏联对伊朗的出口增长了50%,3000多名苏联顾问进入伊朗,为伊朗的发电站、钢铁厂、港口、铁路、炼油厂服务。两国还搞了153个合作项目。

当然,苏联也明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支持伊朗的同时,它也没有彻底放弃伊拉克,而是在一直秘密地、间接地向伊拉克出售武器。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两伊战争中被遗弃的苏制T-55坦克


但是到了1982年,苏联又调整了战略,开始偏向伊拉克。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伊朗在阿富汗问题上始终不肯让步;二是霍梅尼打击伊朗亲苏派,驱逐苏联外交官,还关停了塔斯社驻德黑兰的办事处(涉嫌搞间谍活动);三是此时伊朗扭转了战局,将战线推到了伊拉克境内,猛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苏联担心伊拉克战败,伊朗一家独大,伊斯兰革命浪潮席卷中东,对苏联造成威胁(苏联有1/5的人是穆斯林)。

这一时期,苏联向伊拉克提供大量武器,包括飞毛腿导弹、米格-23和米格-25战机、T-72坦克、反坦克炮和通讯设备。此外,苏联还向伊拉克派遣了大批专家和军事顾问。

与此同时,美国也加大了对伊拉克的援助。在两个超级大国输血下,伊朗的攻势逐渐被打退,从1984年3月开始,两伊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苏制飞毛腿导弹


相持阶段就是相互消耗阶段,方便苏联卖武器,双方都面临困难,也都有求于苏联,便于苏联从中取利。从1984年相持阶段,到1988年战争结束,苏联对伊拉克的支持,多于其对伊朗的支持。

伊拉克面积和人口都少于伊朗,战争潜力更小,单挑打消耗战肯定打不过伊朗,所以苏联需要为伊拉克输血,以维持这种相持不下的均势。毕竟,邻居越弱就越没有威胁,也越容易被控制,这更符合苏联的利益。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相关国家地理位置


02

再说美国。

50年代的时候,美国与伊拉克和伊朗关系都不错。当时,伊拉克的费萨尔王朝和伊朗的巴列维王朝都是亲西方的政权。

1955年,伊拉克、伊朗、土耳其、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搞了一个巴格达条约组织,以对抗苏联在中东的扩张,后来,美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了这个组织——美国和两伊是同一阵营的。

1958年7月,卡塞姆领导自由军官组织起义,推翻费萨尔王朝,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新政权奉行亲苏的外交路线,退出了巴格达条约组织,与美国关系恶化。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伊拉克因美国支持以色列,断绝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伊朗这边也差不多,只是巴列维王朝活得更长一点,直到1979年才被霍梅尼推翻,此后,伊朗学生冲进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押了美国外交人员,酿成伊朗人质危机,美国便和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伊朗人质危机


两伊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与伊拉克、伊朗都没有外交关系,加上形势不明朗,不便于插手,所以美国宣布中立。

宣布中立并不代表袖手旁观。海湾地区既是世界主要石油产地,也靠近苏联南翼,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自然想利用这场战争搞点事情。

美国在中东有几个战略目标:一是确保中东石油自由流通,确保西方能以合理价格购买中东石油;二是排斥苏联在中东的势力和影响力;三是对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承担责任;四是保证亲美的中东国家的安全;五是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

美国在两伊战争的行为,都是为这几个战略目标服务的。

对美国而言,两伊战争最好的结果就是让双方相互消耗,不败不胜,形成一种弱势均衡状态。如果伊朗胜了,中东可能会变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天下,如果伊拉克胜了,萨达姆独就会独霸海湾,伊朗也可能彻底倒向苏联,这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伊拉克士兵


两伊战争爆发时,伊朗人质危机还没有解决,美国和伊朗关系非常紧张,所以它虽然宣布中立,但是实际上是支持伊拉克的。

1981年4月,美国派出外交人员尝试和伊拉克改善关系,1982年2月,又把伊拉克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去掉,向伊拉克打开了进口美国物资、引进美国技术的方便之门,一些美国情报人员还向伊拉克提供了伊朗的军事情报和卫星照片。

另一方面,战争初期伊拉克军队准备充分,长驱直入,而伊朗国内混乱,伊朗节节败退。为了防止伊拉克一家独大,同时也防止伊朗垮台并倒向苏联,美国也与伊朗秘密接触,默许伊朗通过第三国或者美国的盟国获得美式武器及零配件(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军队装备大量美制武器,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继承了这些武器),同时支持以色列向伊朗提供了2.5亿美元的武器。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伊朗方面的防空导弹


1982年4月,伊朗扭转了战局,大举反攻,伊拉克逐渐不支,这时候美国又担心伊朗一家独大,于是加大了对伊拉克的支援,以平衡战局。

美国先是批准向伊拉克出口L-100运输机,鼓励伊拉克的盟友约旦购买F-16战机,又在1983年向伊拉克出口60架民用直升机,英国也向伊拉克提供了2.5亿英镑的贷款。之后,美国中东特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巴格达,表示愿意恢复与伊拉克的关系,还与萨达姆达成了协议:美国将在未来5年内向伊拉克军队提供军事情报、经济援助以及包括弹药在内的各种作战物资。

在美国和苏联的援助下,伊拉克挡住伊朗的攻势,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1984年11月,美国和伊拉克恢复了外交关系,美国公司也开始在伊拉克承接项目。与此同时,美国停止支持伊朗,并阻止其他国家向伊朗提供帮助。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伊朗防空炮


当然,美国的政策也有例外的时候。1985年3月黎巴嫩人质危机爆发(美联社驻黎巴嫩记者安德森被真主党武装人员绑架,此事有伊朗在背后支持),美国为了解救人质,秘密向伊朗提供了不少导弹及零部件,还有伊拉克的军事情报。

但整体而言,在相持阶段,美国对伊拉克的支持,远远大于其对伊朗的支持。

两伊战争后期,伊朗和伊拉克大肆攻击波斯湾的油轮,1988年,美国在为科威特油轮护航时,与伊朗爆发了军事冲突,几乎全歼了伊朗海军,之后美国军舰“文森斯号”又误击了伊朗客机,造成了200多人死亡,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不久,内外交困的伊朗被迫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两伊战争结束。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伊拉克战机掠过波斯湾上空


03

美国和苏联的间接介入,使两伊战争拖了8年之久,伊拉克和伊朗被耗的筋疲力尽,两败俱伤。

战争中,两伊死亡约100万人,伤150万人,伊拉克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这场战争还耗费了2000亿美元的军费,战前伊拉克和伊朗通过石油积累的大量财富化为乌有,还欠下了大笔外债。战争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两国的发展进程迟滞、倒退了20~30年。

美国是两伊战争的最大受益者。通过战争,美国卖出了大量武器,削弱了伊拉克和伊朗的实力,维持了二者的动态平衡,战争还为美国解决人质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战争后期,美国 通过为油轮护航,加强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系,实现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的目的。

苏联也是两伊战争的受益者,但是由于国内问题严重,苏联自顾不暇,不得不在全球实行收缩战略,这使得苏联在两伊战争中取得的成果有限,而且很多成果都没了下文。


美苏操纵的下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局

战争中被摧毁的石油设施


【参考资料】

《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浅析两伊战争中苏联的外交政策》、《苏联对两伊战争的立场转变说明了什么?》、《美苏对两伊战争的政策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