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在今年疫情肆虐、席捲全球大地的特殊時期,我陷入了一種無限的不安與焦慮。

· 思考著世界如此不安定我該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

· 思考著外界因素突發危機我該如何學會生存的本領?

· 思考著目前的狀況迷茫無措我該如何努力?

你是不是也曾有像我這樣的疑問和不安?總感覺這段時間過得有點“魔幻”、有點“不真實”,有種“超現實”的感覺。

直到我閱讀了阿里巴巴集團編著的《馬雲:未來已來》,打開了我的思維,開拓了我的眼界,打破了我的“超現實”感覺,化解了我心中的“不安與焦慮”。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01 什麼是“超現實”感覺?熟悉的模式被打亂後,看問題的角度、深度、廣度決定了你的未來

美國精神病學家弗雷德裡克·馬茨納曾經說過:

“當我們被推入一種以前從未經歷過的境況時,超現實的感覺就會浮現出來。”


比如,當你去參觀一個畫展,牆上掛著各式各樣的畫作,有抽象派、有寫實派,當你對著其中的一幅抽象派的畫,仔細觀看,看不明白是什麼時,這時候往往會突然產生一種超現實感覺,伴隨而來的可能還會有一絲焦慮和不安。但過了一會兒,你再仔細觀察,會忽然明白:哦,原來這個畫的是一棟樓房。此時,超現實感就會消失了。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打破了我們以往的生活模式和節湊,我們不能出去聚餐、逛街、旅遊,所有以往習以為常的一切,都被中斷,甚至上班、上學的形式都發生了變化,更加不能規劃未來,不知道一年以後、一個月以後、一週以後會發生什麼。這就讓一切變得很不現實。

馬雲曾說:“如果你這麼想,你就一定會這麼做。今天的你是你10年前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10年後的你是你今天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

我們人類天生就有“尋找模式”的本能,有熟悉的模式可循時,就會覺得安全、舒服。當熟悉的模式被打亂後,未來的生活模式也變變得無法想象時,就會出現“超現實”感覺。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1991年日本泡沫崩盤後,經濟發展停滯,影響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打亂了工作、生活的方式,日本民眾沒有了以往賴以生存的熟悉環境,出現了前文所講的“超現實”感覺。

很多企業更是無法正常生存,不是虧損就是裁員。此時有一家企業活下來了,它就是軟銀(softBank)。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是天才企業家與瘋狂冒險家綜合體,擁有在困難環境中預見未來的能力,帶領全體員工立馬行動,觀察到“畫中的樓房”,並踐行日本稻盛和夫的一句經典名言: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是營銷員。最終打破“超現實”感覺,用行動去創造未來。

所以,當不確定性因素或突發事項出現後,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就要不一樣,你看問題的角度、深度、廣度決定了你的未來。要想突破“險境”,必須具備冷靜的思考力、快速的執行力及敢於冒險的睿智力。更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修屋頂,年輕力壯的時候生孩子。”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02 為什麼會產生“超現實”感覺?特別時期的不安和焦慮,有時反而會促使我們更深的思考


當人們與自己身份認同“脫鉤”,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受到其他觀念的影響,進入到一種從前從未經歷過的情景中,平時沒法輕易接受的東西,這時就會變得容易接受,因為產生了“超現實”感覺。

“超現實”的感覺會產生的一個附帶後果,就是我們很容易陷入不安和焦慮,而不安和焦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對未來的茫然無知。

事實上,一些非法組織招募到新人之後,他們會立即切斷這個人與所有親友之間的聯繫,把他們安置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生活環境中,這些人在這種與政策生活脫鉤的處境裡,在這他們出現的“超現實”的感覺中,特別容易被一些極端觀念洗腦。

在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的這段時間,我們要注意提醒自己,對各種極端觀點保持警惕,同時也告訴自己:

目前,我們的價值觀處在一個比較脆弱的時期,容易鬆動,對看到、聽到的一些言論,要倍加留心。對於自身出現的焦慮和不安,多些思考,向高人學習,向前人學習。

所以我在這段時間就出現了開頭所講的,總感覺疫情以來,過得比較“魔幻”、“不真實”。這種“魔幻”、“不真實”的感覺就導致了我對未來的茫然無措。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當我認識到這些時,就開始想盡辦法消除這些不安與焦躁。因為世界是時刻不停地在前行,不因這一場疫情而改變軌跡。與其焦躁不安,不如冷靜思考,向智者學習。

改變自己,首先從改變思想開始,於是我買了一些勵志成長類書籍,通過閱讀擴展思路。其中一本是《人生效率手冊》,書中的主人翁已堅持每天寫日記26年、每天早起20年、每天健身12年……

受到啟發,我開始行動,至今為止,我堅持早起130天、堅持閱讀130天、堅持鍛鍊身體130天,並且成功瘦身16斤,體重回到了上大學時的水平,穿衣服的尺碼從XL降到M。

在堅持這些的同時,我的不安與焦躁完全沒有了,並且找到了“真實”的自己,更感覺到周圍的一切還是原來的一切,正在時刻不停地前行。積極的努力奮鬥代替了消極的茫然無措。

有句話說的好:“習慣於被安排好人生的人,不可能會成功的。”偶爾發生的突發事項反而能促使我們更深的思考,進而加快我們成長,擁有打破“茫然無知”的清醒頭腦。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03 那怎麼才能“回到現實”?通過閱讀《馬雲:未來已來》,我找到了3個掙脫“超現實”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我們的一切行動都要冷靜、都要理智、都要有“現實的思維”,切合自身實際來取捨。

如今,各種觀點充斥網絡,作為普通大眾更難以分辨。在閱讀了《馬雲:未來已來》後,我把理性和感性結合起來,找到了3個掙脫“超現實”的方法。

1.學會踐行“複利成長圖”,終身成長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況


我們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都是一張白紙,通過父母教育、學校教導長大成人。我們每個人從步入社會也都是一張白紙,通過工作鍛鍊、接觸社會壯大成長。怎麼從一張白紙繪出五彩斑斕的畫卷?怎麼從幼小的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正如英國著名作家卡萊爾所說: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在馬雲12歲的時候,開始自學英語,那時候,他每天凌晨5點起床,騎自行車40分鐘去杭州的酒店找外國遊客,遊客教他英語,馬雲則帶他們遊覽城市作為交換。通過刻苦練習他的英語口語進步很快,又加上同外國遊客深入交流,他的視野打開、見識增長。

長大成年後,為了找工作,應聘過30多家單位,沒有一份被錄取,其中有一份是一家快餐企業,25個人去應聘,24個人被錄取了,只有他一個人沒有被錄取,但他並不氣餒,繼續勤奮耕耘。在這期間讓他意識到思考的重要性、意識到自己要繼續保持學習,並且要多學一點別人怎麼失敗的,這些經歷都為他後來長大成人創辦企業奠定了基礎。

阿里巴巴在創業初期,是個很小的企業,馬雲的團隊從來沒有想過今天可以成為這麼大的企業、他本人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馬雲今天的成績,成功踐行了“複利成長圖”,就是隻要你願意,通過持之以恆的學習,付諸行動,最終就能活成這個“複利成長圖”。

馬雲前面的積累都是在為達到里程碑而必須要付出的成本,做到“不知則問,不能則學”。當達到這個里程碑點的時候,以後的成長就是飛速發展的。作為現代的年輕人,我們更要有這種持之以恆的學習能力,篤信這個“複利成長圖”就是自己的未來。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2.擁有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找到前進明燈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著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著你的理想永不泯滅。——達爾文

馬雲說他有幸跟巴菲特、比爾蓋茨、索羅斯都交流過,發現他們都有個共同的品質——樂觀精神。很少聽到抱怨,不是說沒有抱怨,每個人生下來都會有抱怨,但更要樂觀積極地看待未來,他本人就是奉行務實的樂觀主義精神。

在2015年“雲棲大會”的演講中,他樂觀地認為:未來只要利用技術、數據和創新,人人都將有機會成功。並指出我們正處在從IT時代到DT時代的轉型階段,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fy;DT,即Data Technolofy(DT時代,即數據時代,指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產力為主的技術時代)。IT時代和DT時代巨大的差異在於思想上的差異。DT時代的宗旨在於,成功者必須有利他的思維。

在這種樂觀態度的影響下,在這種堅定的信念下,他帶領團隊一次次攻堅克難,一次次想出辦法開發新技術,利用大數據解決技術難題,讓阿里巴巴不斷髮展壯大。

法國的第一位皇帝拿破崙,在一次與敵軍作戰時,遭遇頑強抵抗,隊伍損失慘重,形勢非常危險,他自身也弄有一身泥漿,狼狽不堪,可是拿破崙不顧一切,內心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打贏這個戰爭,怒聲吼著“衝啊!”,原本洩氣的士兵,見到如此狼狽的拿破崙還能信心十足,被他的樂觀精神所鼓舞,一時間戰士們奮勇爭先、上前殺敵,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拿破崙在危機中的樂觀態度是這場戰爭中的希望明燈,指引著全體士兵齊心協力往前走,直至勝利。無論在任何的危機困境中,都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你的自信可以感染到接觸你的任何人,樂觀自信的態度是人一生成功的關鍵。

樂觀精神是當下年輕人應該具備的精神。如果我有足夠的樂觀精神,也不會出現文章開頭那一系列的不安與焦慮。所以馬雲鼓勵所有年輕人:第一,要樂觀地看待未來;第二,少一些抱怨,認真檢查自己的問題。沒有這些素質,你是走不遠的,也將出現迷茫。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3.懂得“沉沒成本”,擁有認定方向後的堅持能力

馬雲自1995年從大學教師辭職創業出來,到1999年阿里巴巴公司成立,這其中5年的三次創業都失敗了。讓他明白,小企業要想發展實在是太難了,於是就堅定方向,為中小企業搭建創業平臺,喊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在創業前十來年的時候,他常常把自己比喻成一個“騎在老虎背上的盲人”。意思是走在風險的邊緣摸索著前行,付出了大量的“沉沒成本”,前面三次創業的失敗,是他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沉沒成本”。

這中間的堅持,使阿里巴巴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產生了效益,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達到“邊際效益遞增”的情況,都是認定方向後堅持的結果。這也是經濟學中所講的“閾(yù)值”效應。“閾(yù)值”效應是指只有付出某種程度的努力才能影響到一個體系,而當努力程度低於這個閾值時,收效就微乎其微。阿里巴巴10年的堅持和投入,高於這個“閾(yù)值”,就產生了實質遞增的效果。

也如他自己所說:十年後需要什麼,我們今天就開始做!給自己10年時間,給團隊10年時間,不輕言放棄。今天很困難,明天更困難,後天很美好。但是,如果不堅持的話,絕大多數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在我們身邊,經常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尤其是現在處於疫情等不確定環境的情況下,更是把自己的失意歸於周邊的環境或是他人。我們要客觀的正視自己,是否在你所認定的專業、領域、方向,付出了足夠持之以恆的努力

2020年春節感覺就在昨天,現在已是夏天了,所以認定的事情就要立馬行動, 不負光陰、不負自己。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只有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馬雲:未來已來》| 疫情之下,掙脫“超現實”的三點啟示思考

結語:

人的一生漫長曲折,在時間的長河裡,時代的卷軸裡,我們無法清楚的預見未來的發展,但只要我們擁有持之以恆的學習能力、積極樂觀的心態和認定方向後的堅定不移,一定能消除迷茫和不安,多向高人學習,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今年的特殊時期,疫情肆虐、國際紛爭、產業結構洗牌等等,我們見證了太多的“歷史時刻”,願每一個人都能擦亮眼睛,多思考、多行動。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改變要從現在開始,行動是一切改變的源泉。如果你這麼想,你就一定會這麼做。今天的你是你10年前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10年後的你是你今天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

我是瀟湘仙紫,關注我,共同進步。

#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