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我曾说,苏曼殊是悲凉的一生,那么萧红就是荒凉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凄惨离世,几乎没有一日的安然。有人说她心冷如冰,可生活何曾善待过她?

她好像是上天的弃儿,一生都在命运的齿轮下,碾压、破碎。从不曾品尝过亲情的滋味,也没能享受到爱情的甜蜜。本以为找到了此生的依靠,没想到却是另一个万丈深渊。

民国烟雨,她执笔天涯,书写了不朽的神话。当我们拿起《呼兰河传》,细细翻阅时,可曾感知那个纤弱的女子,曾经经历了怎样的孤苦无依?她像一根倔强的小草,任凭风吹雨打,烈火焚烧,依旧破土重生。饥寒交迫,抛之弃之,都不能打败她。

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一、受尽苦楚的童年,只有祖父给予了温暖

那个封建落后的时代,自出生便遭尽了白眼,受尽了冷落。母亲,恨她是个女孩子,总是用最激烈的词语谩骂她。父亲,嫌弃他是个女孩子,一言不合就皮鞭抽打,脚踢捶打更是家常便饭。

她被锁进屋子里,孤单环绕着她。无所事事,她用稚嫩的指头,点破窗纸,打发时间,却被祖母在窗外,掐准时机,用针扎她。那一粒粒,浑圆的血珠,祖母看了尤其的解恨。对于小姑娘来说,却是彻骨的寒凉。

若不是祖父的宠溺,她的童年该是怎样一幅凄凉的画卷。那时候,家里的后花园成了她的乐土,成了她的天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浑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得不动了。(节选自《呼兰河传》)

母亲去世,于她在生活在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她只是知道,她没有了母亲。那个给她生命的女人,视她为耻辱的女人,就这样消逝在了她的生命中。此后,她承受的痛苦中,又多了一个人,那就是继母。继母不会动手打她,但会用最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她。

终于,她在夹缝中,长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在祖父的一再坚持下,父亲答应送她去读书。她像一个挣脱牢笼的燕子,冲破层层束缚的蝴蝶,看到了透过云层的一抹阳光。

她跟随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她迷上了绘画,会静静的坐在呼兰河旁,画下那份美丽,那份安然。

可是这一切随着祖父的去世,粉碎成渣,碾落成泥。萧红在《呼兰河传》后记中写道:“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这一年是1926年,萧红15岁。

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萧红故居

二、以为的幸福,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

生活中剩下的温暖,只有她的恋人,也是父母包办婚姻中的未婚夫汪恩甲。她以为她能抓住这最后的幸福,她以为她没有被上天遗弃,她以为一切都会好的。可是,当汪恩甲脱下虚伪的外衣,漏出纨绔的一面,当她撞见汪恩甲居然抽大烟时,那些以为就真的变成了以为。

她痛苦极了,她听到了破碎的声音,她也知道了一切都无法挽回。

陆哲舜就这样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他是她的表哥,虽然这个表哥是七拐八拐,勉强凑上的,但于她也是希望。

她想要与汪恩甲解除婚约,更想去北平念书。她对知识有致命的渴求。那个家庭,怎么会允许有人公然的违背,更何况还是一直不受待见的小丫头。她跟整个家族的脸面比起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这样没有温度的家庭,不值得她留恋。她义无反顾的投奔了陆哲舜,奔向了北平。可是,生活哪里有那么简单?衣食住行,高额的学费,他们无力承担。

慢慢的,生活失去了仅有的温度,又回归到了冰冷的状态。陆哲舜妥协了,他要求她跟他一起回哈尔滨,那个她好不容易才逃出的牢笼,她怎么甘心?

陆哲舜家里还有妻子,他也忍受不了饥寒交迫,举步维艰的日子,所以他抛下了她一个人,独自远走。

他的冷酷,让她措手不及。他的承诺,转眼间灰飞烟灭。萧红又成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又回到了无衣无食的状态。她不想回家,但是她别无它法。她快要活不下去了,对生存的基本需求迫使她又踏入了那个家门。却被父亲残忍的软禁。

在回家前,她其实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可是,这一个来临时,她那千疮百孔的心,依旧鲜血淋漓。至亲骨肉,怎会如此残酷?她接受的教育,渐醒的思想,让她从家中逃离。父亲一气之下,把她开除了族籍。这下,她真的举目无亲,孑然一人了。

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三、交付所有,依旧挽不住人心

汪恩甲虽然痛恨她要解除婚约的行为,但是他却抑制不住对她的思念。当他从天而降的那一瞬间,喊出迺莹时,她的心里是感激的。即使她一点都不爱他,却也因为困苦投入了他的怀抱。贪恋这一点点的温暖,来驱赶被冰冻的身体,伤透的心。

她把北平上大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汪恩甲的身上。怎奈,遇见的全是不能共苦的人,当苦难来临的那一刻,都选择了离她而去,留下她一个人在尘世间自生自灭。

汪恩甲与她在东兴顺旅馆开始了同居的生活,却在山穷水尽时,抛弃了她,也抛弃了肚子里的孩子,给她留下的是伤痛和巨债。她该如何生活?她还憧憬着,与他并肩携手,岁月静好。这所有的憧憬,被现实敲打成齑粉。

但是她不能放弃,她不能妥协。骨子里的倔强,支承着她。尽管她被东兴顺的老板驱赶到阁楼上,尽管被限制了行动,但她依然想活下去,天不救人人自救,看到杂物间摆放的《国际周刊》时,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寻求帮助。

那个时候她怎么会想到会遇上那个他,爱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也伤她最深的那个人,他就是萧军。

天有不测风云,萧军还没有想好怎么凑齐那六百块钱的巨款,便遇到了洪灾,旅馆里的人都在四处潜逃,老板也抛弃了旅馆开始逃命。这个时候,谁还能惦记起在杂货间形同乞丐的萧红?

萧军没有忘记他,不论如何,他俩在一起了,也没有了债务的阻隔。萧军从没有想过,他会爱上一个怀孕的女人。但是萧红是不同的,她的才华,他的坚强,他从内向外的气质,对他都是致命的吸引。

与她一起,就算是寄居他人家,就算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是欣喜的。那个时候,若是萧红给她一杯毒酒,他也会微笑着吞下去。

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四、幼子送人,重燃爱情之火

萧红生下了汪恩甲的孩子,那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她却连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她甚至是厌恶她的。

看到她,就会想到汪恩甲种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想到那些生不如死,心灰意冷的岁月。更重要的是,她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去养活她?

最终,她把她送了人,尽管心如刀绞,可是别无他法。还有萧军,这个孩子像是罪恶的烙印,她怎么会留下她。

萧军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她做的决定他无力更改,他也知道离开了他们,这个孩子才有可能活下去,不被冻死饿死,不用颠沛流离。

他们两个在一起,没有棉被挡寒,有的只是彼此的体温。没有食物果腹,只能告诉自己不饿,睡着了就不饿了。

他们没有面包,只有爱情,只有彼此。但是他们坚持下去了,他们熬过了岁月,熬过了流年,熬过了困苦,他们终于迎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歌舞,参加牵牛坊的活动,一起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这一段时间是萧红这凄凉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光。她也是在这一段时光中,以悄吟为笔名,开始了她的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她和萧军一起,在朋友的帮助下,自费出书,命名为《跋涉》。她感谢萧军,若不是他,她或许已经死在了那个小旅馆,亦或者仍旧孤孤单单一个人。

但是,命运从不曾眷顾她,因为此刻的暂时安稳,萧军多情的一面已经显露了出来。后因为日本人逮捕进步青年,他们两个不得不逃离,所以斩断了那些理还乱的联系。

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五、结识鲁迅,生活颠沛流离

他们去了青岛,又辗转到了上海。结识了鲁迅先生,鲁迅是懂萧红的。看到了她的满怀壮志,看到了她忧国忧民的大义,所以不遗余力的支持她,栽培她。从没有感受过父爱的萧红,从鲁迅身上感受到了父爱的慈祥,严师的教诲。

她也不再用悄吟这个笔名,而是改为了萧红。她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萧军,他心里有些许的不平衡,终于这些裂痕慢慢的扩大,让他们渐行渐远。他的固执,他的偏激,他甚至开始动手打她。

她被迫远走日本,直到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到日本,加上对萧军无尽的思念,她结束了一个人在日本的生活,回到了上海。

她甚至开始怀念那段无衣无食无落脚处的时光,那个时候,她拥有他的爱情,拥有他的温暖,哪里像现在?终究是回不去了。

端木蕻良的出现,让她好像找到了那种需要的细腻情感的关心,尽管那不是爱情,她也不再需要爱情了。

她怀着萧军的孩子,与端木蕻良成亲了。那是她此生第一次穿上婚纱,第一次成为新娘。战火纷飞的年代,她没有精力去打掉孩子,只能让他在肚子里默默的成长。她说,只想过正常百姓的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只是,她忘记了,这所谓的正常百姓生活,恰恰包含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争吵打闹。

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六、谨记先生的教诲,完成巨作

战争越来越激烈了,他们此刻所在的武汉要守不住了。所有人开始了新一波的逃亡,但是她历尽千辛,却弄来了一张船票。生与死的机会,她毫无怨言的让给了端木,端木却连一个拥抱一滴歉意的泪水也没有,就那样消失在了萧红的眼中。她还挺着大肚子,此刻她已经分不清遇见端木是她的一段缘,还是一场劫难。

所幸,最后她历尽千辛万苦,也逃了出来,与端木相见。后来,孩子生了下来,却不幸夭折。有人说,是她杀了自己的孩子,有的说孩子是生病死亡。不论是哪一种,我相信她都有自己的无奈。

1940年1曰17日,她和端木一起到了香港。在这里,她开始了新的生活。参加文艺活动,参加演讲,那些慷慨激扬的文字,被她传达给了更多的人。她从不曾忘记先生的教诲,那条路并不好走,但她必须代替先生走下去,唤醒更多人。

但是她并不快乐,她讨厌那些虚伪的人。她把所有的不忿,所有的无奈都诉诸于笔尖墨迹中,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呼兰河的创作》。

那是她的故乡,虽然她不想承认,但是那里还埋葬着最爱她的祖父。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蜂飞蝶舞,都幻化成她笔下的文字。

她注定是被上天丢弃的孩子,尽管她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抗争,她生病了,慢慢的话都说不出来。医生说,需要动手术,割掉喉咙处的肿瘤。怎奈,是误诊,让她临死之前,还要遭受这样的疼痛。她想活下去,但是她终究还是活不下去。

这场病,耗尽了她所有的精气,她的生命终结在了香港,不知道午夜深处,她能不能魂回故里?她说:端木,路上若遇到孤苦无依的讨饭者,袋里若还有多余的同伴,就掷给他两个······我们的生活不是这世上的获得者,我们要给予。她还说:这样死,我不甘心。可是不甘心又能如何呢?

萧红:孤寂忧悒,依旧负重前行

七、生命消逝,留下了无尽的财富

读完了萧红,写完了萧红,忍不住为这个悲惨的女子流下热泪。无论多么艰苦的条件,无论多么沉重的责难,她都流着血泪一步一步的走过,她从不放弃学习,她用瘦弱的肩膀抗争,她心存国家大义,她值得我们传颂敬仰。当下我们,能做到多少?有多少人在碌碌无为,有多少人抹杀了良知?又有多少人对不起这一日三餐?

萧红的一生,命运多舛,从不曾被善待。但是她依然在努力地生活。被亲生父母虐待,被继母羞辱,甚至被恋人舍弃。当她把未婚夫当做救命稻草,却发现越陷越深。终于,遇上了萧军,又因为生活的不易,大打出手。尽管如此,她依旧前行,坚持创作。给我们留下无数的佳作,比如《生死场》、比如《呼兰河传》。

千不甘心,万不情愿,她的生命终于到了尽头。生死之际,还在操心着路上孤苦无依的讨饭者。或许推己及人,自己太过不容易,才生出更多的怜悯之心,她怎能不值得我们尊敬?

愿岁月悄然,谨记那一份革命先烈的精神;愿我们不负韶华,不负初心,坚定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