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了突厥的唐朝为什么对吐蕃败多胜少,除了高原地理还有什么原因?

窝里横家里蹲村里霸

历史上大部分的王朝在出生时代都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然而吐蕃,从松赞干布到朗达玛被杀内乱,吐蕃帝国的强盛保持了大约两百年。这200年里,唐蕃之间战争不断,而灭高句丽与突厥的唐朝在东方雄霸一方,对于吐蕃却吃尽了苦头——大非川、素罗汗山之战损失惨重,安西四镇屡屡被夺,河西、陇右、北庭、西域常年告急,吐蕃甚至一度攻入长安。



吐蕃的国力强盛,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吐蕃的集权制度

松赞干布颁布了《钦定六大法》,在吐蕃组建了严密的统治体系,将高原各部落土地人民都纳入了赞普的统治之下。后来又根据地域划分四大军区,藏语叫做“如”,如之下设立十个千户,千户之下又细分专门打仗的军户与负责纳税、生产与服徭役的民户。构建了严密的军区体系与世兵制度。这也是吐蕃能够保持数百年对外征战的基础。

吐蕃帝国横行天下,还有就是依靠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优势。

吐蕃帝国兴起以后,东攻唐朝,又威逼南诏、泥婆罗(尼泊尔),征服中亚、夺取西域,更是屡屡攻打强盛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当时的唐朝闻名天下,吐蕃不害怕周围的国家联合起来围剿它么?还真不怕!吐蕃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势极高,大部分的地区终年苦寒,吐蕃中心所处的雅鲁藏布江河谷易守难攻,而且不是一般的易守难攻,外部势力想要侵入难比登天。而且如果想攻入吐蕃,还要考虑超长距离而且极度困难的后勤补给问题。

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吐蕃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青藏高原之上,早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并不是唐朝打不过吐蕃,但是大部分的国家根本连与吐蕃僵持都做不到,唐朝已经算很好了。


澹奕

唐朝对吐蕃败多胜少,除了高原与地理原因外,最主要的是:吐蕃国力处在上升期,而唐朝在走下坡路。尽管唐朝整体国力强于吐蕃,但是在吐蕃本土或者河西走廊及西域作战,对唐军而言,还是不占优势!

吐蕃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国力处于上升期,此时君明臣贤上下一心,又有文成公主带去的汉家技术,吐蕃实力不容小看。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力急速下降,内部矛盾重重,军队战斗力下降,国家钱财见窘!因此从大势上看,以兴新之吐蕃对疲软之大唐,自然大唐败多胜少。

最后就是两国争战的地方主要是西域和河西走廊,这两个地方都是唐朝统治乏力的地方。从内地万里运粮以及士兵去西域与吐蕃交战的成本是极大的,没有雄厚的国力,是无法完成此举大事。安史之乱后,唐朝驻西域的精兵大部分抽调回内地平叛,留下的老弱残军与强大吐藩相抗,胜算是极小的。


大秦铁鹰剑士

答案是,在当时落后的交通,科技面前,除了高原地理导致唐军对吐蕃败多胜少,还真的没有别的原因,如果非得找原因那就是军事指挥和国力波动。我先来讲下高原地理易守难攻的原因。

1,气候。高原海拔很高,常年低温,晚上结冰,唐军进攻吐蕃本来就是长途奔袭,补给困难,穿的甲胄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暖。士兵很容易冻伤,严重影响了作战能力。另一方面携带大量保暖物资也间接减少了作战装备,增加了后勤人员却增加了后勤补给困难。

2,居高临下。军事上,特别是冷兵器时代,所有的远程武器都受地形影响很大,因为弓箭投石机都是抛物线原理。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唐军进攻很困难,相反吐蕃易守难攻。

3,后勤补给。因为受高原地形,海拔影响,唐军进攻吐蕃,即使攻占城池,因为后勤跟不上也很难守住,加上吐蕃高原恶劣气候,地广人稀,物资缺乏,越深入吐蕃越困难。但是吐蕃攻打唐军却很容易,内地物资丰富,气候适合,吐蕃侵略以战养战很容易。此消彼长,所以唐军面临困难很大。

除此之外,安史之乱,以及错误的军事冒然指挥,也间接导致唐军胜少败多!综上,主要原因还是高原地形和气候,如果在平原,吐蕃不可能击败强大的唐军!


花湖资讯通

骄兵必败!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统治阶级的内部腐败;再加上经济衰落,自然导致国力衰竭,失败是必然的!


猕猴桃科技

吐蕃国主上位以后一致对外,而唐连年征战,兵困马乏,气候不适应,还有就是运粮不方便,吐蕃那里易守难攻,稍微松懈就有可能招致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