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佗中医解读:体形肥胖或因“痰湿”?分享痰湿由来及应对方法

一个“痰湿”,两种概念

中医理论中,痰湿包括两个方面的概念——即痰湿体质痰湿证,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痰湿指的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均相关。痰湿体质的先天因素是痰湿的病理因素积累——这与遗传、地域、性别等有关,例如少数民族出现痰湿体质比汉族多(我国西部、华北和中部人群痰湿体质所占比例较其他地区高)。后天因素主要包括不控制饮食和生活作息不规律,如喜欢吃油腻食物,平时运动量少,熬夜或嗜睡等。

痰湿也可指种病理证型,主体是“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痰湿体质因为体内潜在有“痰湿”的病理基础,对痰湿证具有易感性或者有患上某些痰湿证相关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症等)的倾向性,主体是“人”

“痰湿”从何而来?

而痰湿体质和痰湿证的共同病理因素都是痰湿,那痰湿是怎么产生的呢?

1. 感受外邪:若受风寒,肺则不能通调水道,水液停聚而成痰湿;若受湿邪,伤及脾,脾不能运化水湿,或热邪使津液凝结,都能导致痰湿内生。

2. 饮食不节:吃东西不控制或喜欢吃油腻、甜食或嗜酒,都可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水湿不化,变生痰湿。

3. 情志内伤:爱生气、性情急躁的人肝气旺盛,身体气机紊乱,或肝气过盛伤及脾,都能化生痰湿。

4. 劳逸过度:劳倦太过或久病体虚损伤脾肾阳气,脾阳虚则不能运化输送水液;过度安逸,如久坐、久卧等,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功能也呆滞,都能导致痰湿。

痰湿的产生,不外乎

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情志内伤等因素,导致脾、肺、肾和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致

“痰湿”有何表现?

《丹溪治法心要》记载“肥白人多痰湿”,即肥胖的人体内痰湿较多。痰湿体质或痰湿证在临床表现上有什么特征呢?

① 体形肥胖,腹部赘肉多而松软;

② 油光满面,特别喜欢吃油腻或甜食,总感觉口中黏腻或有甜味,容易出汗且皮肤粘糊,易疲劳,觉得身体沉重不舒服,大便正常或偏稀,小便不多或稍浑浊;

③ 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中医如何祛除“痰湿”?

正确认识痰湿体质和痰湿证,且干预或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证的发生,是中医“治未病”的方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那么中医如何祛除痰湿:

① 茯苓、泽泻、白术、半夏等药组成的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等健脾利水、化痰除湿,为治痰湿证及调治痰湿体质的基本方。

②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白芥子、莱菔子、苏子等组成的如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等健脾利湿、化痰泻浊,为调治痰湿体质代表方。

③ 苍术、茯苓、薏苡仁为痰湿体质调理的要药,如化痰祛湿方(由白术、苍术、黄芪、防己、泽泻、荷叶、橘红、生蒲黄、生大黄、鸡内金组成)。

取穴以丰隆、阴陵泉、中脘、脾俞、三阴交为代表

3. 饮食调理

应以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少吃酸的、寒凉 的、生涩的食物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物;不要吃太饱、太快;切记多吃水果并不适合痰湿体质的调理,故而应适量食用。

平时食物中可以多吃点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紫菜、海蜇、枇杷、白果等,或薏苡仁粥、山楂茯苓饼、莱菔粥、海带决明汤等可作为药膳辨证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