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药也是美味的野菜--小蓟

小蓟

小蓟原草

别名:刺角芽、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

小蓟饮片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奉天俗名枪刀菜,因其多刺如枪刀也。其根与茎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小蓟花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黄酮、三萜以及简单酚酸。其中止血活性成分有刺槐素-7-鼠李糖苷、芸香苷、咖啡酸、绿原酸、原儿茶醛以及蒲公英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体外实验表明,小蓟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尚能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品汇精要》:忌犯铁器。《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本草汇言》:不利于气虚。 

小蓟入药采收是在5、6月份,而当下小蓟刚出嫩芽,正是采摘做菜的好时候,过了这个时节,小蓟叶子上的刺发硬了,就不好吃了。

食用方法:关于小蓟的食用方法很多,我们河南多用来做懒豆腐。

一、懒豆腐:

懒豆腐

1、 取黄豆半斤,用温水泡胀。黄豆磨成碎渣。

2、洗净的鲜嫩小蓟一斤左右,切碎备用。

3、将磨好黄豆连水带渣放锅里煮,煮开后放小蓟进去,沸腾两次即可直接食用。根据自己的喜好调咸淡等味。在煮的时候,加入辣椒、姜末、蒜末、肉末等煮出酸辣味,特别下饭。

二:刺儿菜粥

1. 将刺儿菜(小蓟)摘洗干净,入沸水锅焯过,冷水过凉,捞出细切。

2.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 取沙锅加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至粥将成时,加入刺儿菜,待滚,用盐、味精调味,撒上葱末,淋上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特别交代:小蓟性凉,脾胃虚寒、便溏的吃货就算了。

注意:

与小蓟容易混淆的植物就是大蓟,虽功效相似,但是大蓟入菜实在是难以下咽,大家在采摘时需要注意区分。

大蓟

大蓟

关注我,后续会有更多的专业的和非专业以及科普中医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