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化史上,哲学思潮、绘画、音乐等艺术怎么相互影响?

以前我唱过歌给祢听

如果要研习西方古典艺术,那么其中的宗教思想是绕不开的一层底色。而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文化史,更是与其哲学、科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互为因果。这方面实例不胜枚举。我本人比较感兴趣是西方现代艺术与西方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所谓现代化,也是西方本身对资本主义不断进行批判、纠错的过程,从哲学层面进行反思的过程。

比如达达主义,就缘起于无政府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论是战胜国英、法、俄等国,还是战败国德、奥等国,都不可避免受到了创伤。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世态炎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弥漫着强烈的厌世、悲观的情绪。此种形势之下,人们(艺术家们)开始否定一切,开始逃避现实,追求不存在的梦幻,以脱离现实的悲哀与残酷。战争的创伤使人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更多共鸣。在美国纽约,达达的风云人物是杜尚;在德国柏林,达达的核心是理查德·胡森贝克;而在巴黎,达达则以文学界力量为主,法国作家布勒东(André Breton)和苏波、路易·阿拉贡号被称“三剑客”,1919年3月他们在巴黎办了一份名为《文学》的杂志,虽然取名为“文学”,但这份杂志的宗旨是反对一切文学传统。

在查拉于1919年到达巴黎后,以安德列·布勒东为首的巴黎“三剑客”携带他们创办的《文学》杂志集体加入了达达主义阵营,这本杂志也成为达达主义团体的机关刊物,成为他们表达自己主张的喉舌。由此,巴黎便成为达达主义运动的活动基地。

然而影响范围波及全球的达达团体本身,却是一个松散的组织。达达主义者们展示的是杂乱无章和惊世骇俗,它产生于混乱,又致力于创造混乱。在破坏一切的同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打破现成品与艺术品、创造者与欣赏者、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但是在打破之后,如何重建新的审美秩序?达达主义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系统理论或者成熟的艺术作品。

这些综合因素导致这一运动走向了死胡同,在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行列。


船长读画

西方文化是从宗教文化向科学文化发展的,早期的西方绘画,音乐,哲学都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的,在文艺复兴之前,教会主宰着法律,科学,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特别是思想领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这就导致了当时的绘画作品都是宗教题材的,音乐作品也都与宗教有关,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科学家大多都是修道的,这个阶段的普通百姓处于蒙昧状态,思想上也是紧跟着宗教的。

文艺复兴是西方科学兴起的里程碑,这个时期出现了伽利略 ,达芬奇,巴赫,高斯,牛顿,黑格尔,莎士比亚等各个方面的巨匠,在文化,思想,科学的各个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此之后,西方以宗教主宰一切的时代结束了,在绘画方面,出现了以现实主义绘画为主的局面,鲁本斯,安格尔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出现,结束了以宗教题材为主的画风。在音乐方面,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人对古典音乐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至今仍然广为传颂。文学方面,现实主义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取得很大成功,出现了雨果,契科夫,巴尔扎克等大文豪。科学方面的进步更大,现代科学的基础就是在那个时代形成的,近三四百年科学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没有牛顿的力学理论基础,物理学就无从谈起。在哲学方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论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思想的进步,让人们眼界提高了,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也就开阔了,于是各种各样的学派相继出现,论战还在进行中。



进入近现代,由于思想的解放,意识形态已经不能主宰人们的思想了,宗教也不能凌驾于其它一切制度,法律之上了,科学,文化,音乐,美术就进入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科学在二十世纪以后爆发性增长,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突然变小了,宇宙突然变大了,需要探索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美术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画派,诸如抽象派,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派等等,音乐也不再是古典音乐一统天下,爵士,摇滚,重金属,蓝调,乡村等各种风格齐头并进,好不热闹。文学也是如此,各种风格的东西都有自己的市场,人们有着无尽的选择。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也是一个高度包容的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着,新生事物不停地出现,这就是现在和未来的一种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