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名气响过南京路!这里才是老底子上海宁的百年排队神话!

说到“上海最大的商业街”

90%的上海宁都会想到南京路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个头衔属于黄浦区另一条马路

当年的它

笔墨笺扇、报馆书局相继创设

戏园茶楼、中西菜馆竞相峥嵘

洋行药铺、百货烟号热闹繁荣

被称为“海派文化的诞生地”

“中华文化第一街”

这里有113岁的老半斋、167岁的杏花楼

274岁的王宝和、

156岁的老正兴

115岁的艺苑真赏社

106岁的百新书局、92岁的天蟾逸夫舞台

每一个都是历史铭记的上海老字号

创造了上海滩的“排队奇景”

这里就是有着“四马路”的俗称的

福州路

鲜为人知的上海往事

“福州路文化街”&“四马路妓女窟”

福州路是上海开埠后

继二马路(今九江路)之后

与英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同时辟筑而成的早期马路

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迄西藏中路

与人民大道相接,与南京东路平行

旧时的四马路是一个文人聚集

书局报社鳞次栉比的马路

然而它的另一边却又是

一个烟花柳巷,风月场所集聚的地方

普通却神秘,辉煌也心酸

走在福州路上,你可以看到

老上海经典的“辫子车”

海派文化的风韵依然浓烈而持久

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

仿佛行走在某个欧洲的国度

感受上海有容纳大的都市精神

更多的时候

你会看到一家家老字号前

阿姨爷叔们在大排长龙

周围的炸鸡店、奶茶店和鲜榨果汁店香味扑鼻

还有神秘的藏匿着诸多宝贝的古玩城

大大小小的文房四宝店

以及你进去就拔不出来腿的书店和文具店

走进福州路

带你重新认识大上海

黄浦区排队奇迹

老上海宁的那一口馋

老上海素有“吃在四马路”的说法

当年的福州路上就聚集着

全国各大菜系的菜馆酒家

如今依然有杏花楼(粤菜)

老正兴(苏州菜)、老半斋(淮扬菜)等

许多家喻户晓的中华老字号美食品牌

4家百年饭店113岁的老半斋

福州路600号

福州路浙江中路路口的老半斋酒楼是四马路上文人墨客最爱光顾之地,鲁迅、柳亚子、施蜇存等都曾到这里一饱口福。

现下正是吃刀鱼的季节,“天下第一光面”也应季上市,老半斋的门口也是天天排长龙,据说一天要卖掉1000多碗。

头条菌付完钱后,想找个位置也并非易事,几乎每张桌子前都有等候的客人。

端上桌的刀鱼面,虽然只见汤与面,不见刀鱼踪影,但那汤汁浓稠,还飘着淡淡鲜香,早就牢牢揪住了你的眼睛和鼻子。

一口汤汁入喉,那种说不出的暖暖的咸鲜立即在舌尖四散开来,逼得你情不自禁地由衷感叹:“好鲜!好鲜!我的眉毛都要鲜掉啦!”

老食客都知道,吃刀鱼汁面,还有个“好搭档”,就是老半斋的肴肉,一个提鲜,一个解腻,堪称“标配”!

167岁的杏花楼

福州路343号

排队3个小时起,一天涨10倍,还记得被杏花楼青团支配的恐惧吗?为了吃上刚出炉的热乎乎的绿胖子,很多爷叔阿姨早上5、6点就开始排队了~

杏花楼堪称是“青团界”的销量王,一天卖出18w,真不愧是百年老店,上海滩点心的祖师爷!

最红最火,一盒难求的咸蛋黄肉松青团,馅料真的很实在,棉絮状的肉松和细腻的咸蛋黄沙,一同都融化在了嘴里,幸福感爆棚啦。

在很多老上海宁心里,传统的豆沙青团依然是NO.1,杏花楼选用海门的“大红袍”打成绵密细腻的红豆沙,清新软糯的味道蔓延整个口腔!

274岁的王宝和酒家

福州路603号

王宝和酒家创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1936年迁至福州路,以清水大河蟹和绍兴远年黄酒而名噪中外,被誉为“蟹大王,酒祖宗”。

糯米狮子头、羊糕、鸡汁百叶结、香辣海带结……每一样都馋得头条菌口水嗒嗒滴。

156岁的老正兴

福州路556号

说起福州路上的这家“老正兴”,上海无人不晓,它创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至今已经156岁了,有着“饭店之王”的美称。

4家人气美食静安面包房

福州路348号

静安面包房今年把新店开到了福州路,就在杏花楼对面,不仅2017热卖50万只的网红烤青团回归,更有全新工艺的“青麻薯团”来颠覆你的口感!

新鲜出炉的烤青团,嫩绿的颜色真的非常治愈,它是来自“大麦若叶”青汁粉,胖鼓鼓的造型,软萌的手感,自然的裂纹外脆里嫩,一口下去巨满足。

爆款新口味!青团界的黑马!静安面包房的青麻薯团,侬吃过伐?秘制麻薯皮,不粘牙,冷藏过后,更加Q弹,感觉就像吃糯米滋般清爽!

虹口糕团

福州路618号

开遍全上海的虹口糕团厂可是无数虹口小囡心中的第一块牌子,有着超多阿拉上海宁喜欢的老米道。

头条菌每次都会要一份“全家福”,咸菜、肉丝、芝麻糖粉每样放一点,再包上一根烤得酥脆的油条,口感又糯又香又脆。

绿豆糕、定胜糕、芝麻糕、黑米糕、方糕……各路糕团都是塑封包装,携带更加方便,就算长途旅行也不怕,可以安心带回家。

振鼎鸡

福州路440号

想到白切鸡,第一个想到的店就是振鼎鸡!仅凭一个白切鸡就收揽了无数死忠粉!这家开了上百年的白斩鸡店可不是吹出来的。

白斩鸡口感香而嫩,经得起人们挑剔口味的考验,蘸上调料就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吃出温馨感,百吃也不厌。

附带作主食的鸡粥、鸡汤面、鸡汁拌面等都是让人赞不绝口的好味,而且价格很亲民,超实惠。

熊记六万串

福州路452号

30年前,中山公园正门口一位熊姓老人摆摊卖里脊肉,日销60000串一度成为上海小吃界串传奇。

为了不让这份儿时记忆中的味道消失,两位上海90后小伙找到熊先生继承了这份手艺,这就是这家“熊记六万串”的起源。

走在福州路上,看到好多人都举着这个巨大个的串串,头条菌也忍不住去尝鲜了,肉真的很多很厚,咬开后纹理清晰,还有汁水,配上撒的辣粉,让肉的味道更浓郁了。

全上海也只有这

图书文具论斤卖

在上海你可能很难再找到

像福州路这样的地方

图书和文具竟然都是论斤卖

黄底红字的特价招牌真的赚足了眼球

明天特价书店

--福州路667号--

很多曾经辉煌的“著名”书店都纷纷关门,而“明天”却坚挺地生存在福州路的黄金地段好多年,特价书的码洋能力可见一斑。

书柜上贴着不同的红纸显示:世界名著5折、畅销书20元一斤、精装书15元一斤……

最常来的还是老人,他们喜欢在起价最低的区域精选挑选。

头条菌也是在这里淘到了很多好书,价格是真的实惠,书的质量也比较靠谱。

其实在福州路上走走逛逛,你会发现像“明天”这样的特价书店不在少数,几乎每走三五步就能看到一片片壮阔的“书海”~

书论斤卖也就算了!文具竟然也是论斤卖!路过这家文具店,头条菌真是被吓了一跳,没有找到店的名字,门牌直接直接就写着:文具一斤7.8元!

各种书法毛笔、书法斗笔,文具盒,签字笔,书包,作业本……各种清仓,各种论斤卖,要不是头条菌已经毕业好多年,真是忍不住为自己下学期下下学期屯上些好用又便宜的文具呢~

上海著名的格致中学,就在福州路附近,实力羡慕格致的学生,校门口就有这样一条充满书香的“文具一条街”。

上海近代文化出版阵地

六大书店总有你钟意的

近现代中国文化有京派和海派之分

而海派文化的源头就在福州路上

1843年,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出版机构墨海书馆

后来又出现了上海最早的报馆

各类书馆以及印刷所

近百年来福州路上的书店开开关关

弥漫的书香却总也飘散不去

上海书城

--福州路465号--

远远就望见这幢高大的建筑,原来是上海书城到了,它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家超大型的零售书店,被称为“世纪之交的礼物”。

和小书店相比,这里空间真的很大,一共有7层,总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从文学、社科、经济到旅游、美食等,应有尽有。一到寒暑假,简直可以在里面孵一天。

当然,小伙伴们最熟悉的,大概是四楼的教辅书(此处省略一百字),看到《5年高考3年模拟》,头条菌整个银都是慌的。

宝爸宝妈看过来,书城的六楼你需要了解一下,下雨天必备溜娃圣地,玛德琳绘本馆、木玩游艺、少儿AR游艺、9D虚拟现实体验等都在等你来玩。

艺苑真赏社

--福州路424号--

成立于1903年的百年文化老号,如今是以海派书画为特色的文化沙龙和艺术海洋,值得一逛!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好多连书城里都没有的临摹画作,也能欣赏到高端文房四宝、古旧文玩等传统艺术品,偶尔还有艺术会展哦!

百新书局

--福州路364号--

百新书局的前身是百新书店,创立于1912年,距今已经106年,是当之无愧的百年书店。

民国时期的百新书店主要是以印行通俗小说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的作品《啼笑因缘》。

如今的百新是魔都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你可以在里面阅读、聊天、喝下午茶,每一个小角落都值得你花时间去好好探索哦~

外文书店

--福州路390号--

如果你喜欢外文书籍,一定要去逛逛福州路上的外文书店,它成立于1958年,拥有非常齐全的外文原版图书。

店内共分为四层,每一层都以它独特的视角充分诠释了中外文化的包容共通。

最热闹的要数四楼的“松坂书屋”,现为上海地区最大规模的日文原版动漫图书及周边产品销售实体,在这里可以买到最新最流行的日文原版图书。

上海古籍书店

--福州路401号--

上海古籍书店,成立于1956年的5月20日,是上海成立最早的经销古籍类、古典艺术类图书的专业书店。

进门后,头条菌就被右手边摆放有致的茶具、香器、书签等吸引住了,古色古香、情趣盎然,静静注视着这个时代的喧嚣吵嚷。

在沪上众多大小书店中,古籍书店就像是一位和善的长者,学富五车、德高望重,传承着一段文脉。

最喜欢这里的线装书,藏蓝色的书套、用细线穿起宣纸、雕版印刷、松烟墨香,那氤氲在纸张书页的馨香,或许才称的上是“书香”。

海派书画&文房四宝

老上海宁的文化慢生活

作为“中华文化第一街”的福州路

用百年的历史营造了海派文化奇景

周虎臣、曹素功、胡开文等笔墨庄毗邻相连

还有周信芳、梅兰芳等京戏名角登台挂牌的

“丹桂第一台”和“天蟾舞台”

上海笔墨博物馆 福州路429号2楼

上海笔墨博物馆是以中国毛笔和墨及文房四宝为陈列、收藏、研究对象的专业主题博物馆。

头条菌去的时候碰巧遇到“陆元鼎书画文献展”,展览是免费的,只要在门口登记一下时间和姓名,即可进入观赏。

这是一个超级迷你的博物馆,只有一个房间,从制造墨的历史开始介绍,讲述了墨迁移到上海的故事。

玻璃展柜中还展示着各种砚台和毛笔,而墙上的一幅幅卷轴则彰示了中国书法之美。

别小看这一支支笔,每位书画家手中的笔都有自己的名字,最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金不换”。

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庄福州路290号

福州路上散落着十几家大大小小的文房四宝店铺,其中最著名的要属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庄。

上海是近代中国传统毛笔和书画墨生产集散的重镇,上海笔墨业目前留存下来的只有创始于1667年的“曹素功”和1694年的“周虎臣”两个老字号。

“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和“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也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蟾逸夫舞台福州路701号

“不在天蟾舞台唱过一场戏,再好的演员那都不是角!”始建于1925年的天蟾逸夫舞台,堪称当时上海新式剧场之最。梅兰芳也曾在这里演出。

这次头条菌前往才发现大门紧闭,原来从今年3月11日表演结束后,天蟾逸夫舞台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大修。等待它华丽归来,与上海人相约下一个百年!

人们都说上海是生活节奏

急速加快的现代大都市

却很少有人记起在繁华大上海的市中心

藏着前辈们开辟的文化盛宴

找一个空闲的午后

去闻一闻福州路的书香吧

在这里,你会认识一个睿智而淡泊的

文化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