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出油、头发半天就油腻很脏伴反复头晕,湿热用这个经方搞定

【医按分享】在门诊规律出诊一个月了,分享一个典型案例。

上周来了这样一位患者,这个患者35岁女性,体型肥胖,因为头晕找到了我。

稍微动一动脖子和头部出汗很厉害。

我看了她一眼,偏胖的体型,头发齐肩膀,头发看起来几天没洗的感觉。讲话嗓门很大,脸也是圆圆的,额头颈部不停得流汗。这个天气广州虽然开始热了也不至于出汗这样吧?

她说,是啊,稍微动一动就汗很多,体味还很重。一天到晚头发都是湿的,早上洗头,还没到中午,你看就这样了

,烦死了!

让她坐下来,把脉,脉滑有力,寸脉浮。伸出舌头看一下,她把头凑过来,一伸出舌头,舌苔厚腻,偏黄。很口干,很水都不解渴,喝道肚子都涨了,不舒服,嘴巴还是有干苦的感觉。

很典型的湿热嘛?我心里琢磨。

她问到“医生我是不是很虚啊,成天都没精神,头晕晕沉沉的,之前看了中医吃了一些补药也没有用,反而是头部出汗越来越多,烦死啦!

从她进入诊室,”烦死了“三个字不知道说了好几遍,好像是她的口头禅了。

这样油腻出汗的头,也够烦的了。

我跟她说,你根本不是什么虚,也没多少气虚亏虚,目前最主要的是湿热。

湿气困住了你这个人,头部是不是像戴帽子的感觉,她连忙说道,是啊是啊,很重,被布袋裹住的感觉。

很典型的湿热内蕴嘛,我心里嘀咕。‘

但头汗出,齐颈部而还。在问她是不是颈部以上出汗很多,她说是啊。你怎么知道?

我说我看到的,其实这种类型的出汗,医圣张仲景在他的书里早就有说到了。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6条)。

阳明病属里热实证,其主症是发热汗出,由于热势向外宣达,故不能发黄;若热与湿合,湿热郁遏,胶结不解,出现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身体无汗,这是湿热上蒸而不得外散之故;

跟她解释了好多,你这个病并不复杂,就是湿热困在里边,外面由被寒气裹住,像一个蒸笼一样,热气跑不出来都往上冲。才有头部汗出油腻的,头晕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于是我建议她先做拔火罐,刮痧,然后根据伤寒论提示的病机开了对症的茵陈蒿汤。

这个小方子就三味药:茵陈、栀子、大黄,考虑到她口干口苦比较厉害,这是湿气内蕴,水不能气化的原因

于是综合考虑,开了这么一个方子:茵陈15、栀子10、大黄5、茯苓15、石膏30、薏苡仁30、白豆蔻9(后下)、藿香15、佩兰15、白术15、泽泻15。五,一日一剂,一天喝两次。

这么一个方子开出去后,我虽然知道辩证方向没问题,也不敢保证有效。

今天复诊,她说吃了你这个药前两天拉了很多,全是黄水,一天四五次,不过拉完没有觉得轻松一点也没跟你说,就继续吃完后面的药了。后面两包药没怎么啦了。

周末没有药了,不过好像头晕突然消失,脑袋很清晰的感觉,没那么困重了。

让她伸出舌头一看,舌头前半部舌苔退了很多。一点遗憾。因为是女性,门诊拍舌头不方便,没有留下舌头照对比。

跟她说你这个湿热容易反复,一定得忌口。不能喝酒、砂糖橘不能吃,芒果、菠萝最好也别吃。。。。

反复交代了很多,在原来的方子减去石膏和大黄让她巩固再吃五天。预计后期用中成药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