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Mattu:被边缘化的“救世主”

5月22日,全新紧凑型SUV猎豹Mattu上市,售价11.68-15.88万元。这款车,被猎豹集团定义为主打的旗舰产品,据猎豹集团副总裁李昌斌说:“它能够代表猎豹汽车一种“品质向上、品牌向上”的理念,也能够成为实现我们猎豹汽车品牌复兴的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产品。”

然而事情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本质却是已然被边缘化的“救世主”。

宝马发动机的尴尬

首先在外观上,猎豹Mattu便“博采众长”,外观上多处借鉴豪车品牌,比如中网撞脸玛莎拉蒂、尾灯很有保时捷Cayenne的味道,内饰上则一股浓浓的奔驰风。同时采购了宝马技术的新晨动力1.6TGDI引擎、上汽研发的6速双离合变速。

比如我们开举个例子:曾经山寨极光名震一时的陆风X7,虽然价格低廉还又中期改款过,但如今实际销量早已一溃千里,去年品牌全年销量不过38874辆,甚至跌至单月销售一千多台的水准,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不一样啊,这款产品有宝马技术加持。”宝马发动机难道能处于起死回生的地位吗?看看华晨中华系列的销量便可以知道;并且Mattu买回的这套宝马动力已经在自主品牌中逐步推广,华晨中华和东风风神都有选配,只算得上是15万级别的装备。

一直以来,猎豹汽车引以为傲的,不外乎60余年军工传统和30余年的汽车生产制造经验,

但广汽长丰汽车先后因为制动性能缺失、主驾驶席安全气囊隐患等问题被召回。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某汽车人士看来,猎豹汽车以往赖以骄傲的“军工品质”已无太大优势,“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品质都差不多”。

猎豹Mattu并非品牌“救世主”

从一开始,猎豹品牌就企图以copy取胜,猎豹黑金刚和骑兵SUV都是老款三菱帕杰罗V31和V33的技术打造而来,尤其在造型上如出一辙。经过重组后,猎豹品牌才缓过一口气,先后推出了紧凑型SUV,企图追赶其他发展迅猛的自主品牌。

在主打都市风格的紧凑型SUV市场,其明星车型猎豹CS10在2018年3月份的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0.81%,在SUV的排名较上月下降11个名次。2018年1-3月,猎豹CS10的累计销量达到9898辆, 同比下降87.8%, 在SUV销量排名为第78位。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不可避免的进入到软疲期,销量一跌再跌。

究其原因,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猎豹车型的质量稳定性不佳,从消费者反馈来看CS10小毛病不少——根据汽车投诉网消费者反馈,猎豹CS10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加之碰撞测试才拿到三星成绩,很难给后期潜在客户带来信心。

而其余的车型则更不值一提,飞腾、CS6和飞腾C5这三款行将就木的车型加起来只贡献了7辆的年销量,而Q6的成绩单也不过7151台。内饰做工粗糙、风噪胎噪大、橡胶减震、后簧偏软等小问题被吐槽了一大堆,这也侧面反映了其品控差。

而猎豹Mattu的出现,无疑被寄予了很大期望。起步价11.68万,顶配车型15.88万,按猎豹的说法是,其要冲刺WEY、领克等中高端产品。但实际情况是,这款标价不低的产品,却几乎是CS10的改款——Mattu的底盘结构、数据与CS10一致,甚至连车身侧面轮廓都大同小异。基于这样的现状,这款车型真的能卖好吗?

中高端市场的门槛并不低

自主品牌走高端化,都是一步牵扯资金和精力的险棋,目前销量上差强人意的,无非就是吉利汽车的领克和长城汽车的WEY系列。领克背靠的是沃尔沃和吉利研发的CMA平台,这也是沃尔沃未来车型推出的主要平台,无论是动力传递系统到内饰再到主被动安全系统都可圈可点,这也直接助力其领克01在挤进国产SUV前十。WEY系列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虽然销量有下跌,但至少口碑、关注度和技术可信度都是足够的。

反观猎豹,沉寂了十多年后,在推出的几款城市SUV 销量不佳后,又心急火燎的开始走中高端SUV之路,实在有点冒进风。2010年经历重组之后,就如同奇瑞发展初期委身于上汽,“猎豹”品牌则名义上归属广汽乘用车旗下,因为长丰并没有生产资质。而重组后转移到永州基地,永州基地是长丰集团的老根据地,CS6、CS7等目前都是在这个生产基地生产。以后,在星沙生产的飞腾品牌也将转移到永州基地。同时,资金链紧张、销售不畅等隐形经营风险,公司或将面临着债权压力,资金环节难度大。

曾在1995年就引入三菱帕杰罗技术的长丰猎豹,属于典型的“把一手好牌打烂”的车企。如果搜索猎豹,与一线自主品牌比肩的一些捷报还停留在十多年前。一方面是竞品的品牌基础和用户基础,都是很难撬动的利益蛋糕。另一方面,过去多年的断档令猎豹汽车错失了抢占市场的先机,如今新形势下,新一代消费者对于猎豹汽车的品牌认知度极低,猎豹汽车想要重新突围难度不小。

一个被边缘化的品牌,一款抄袭车的推出,猎豹品牌的起死回生计划恐怕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