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后太热如何降温?推荐以热制热的方式

第一:为什么运动降温不宜采用以冷制热的方法?

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电扇风口纳凉小憩,都会使皮肤紧缩闭汗,以至于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正确做法应为运动结束半小时,等身体自然冷却后再进入空调房。同时,在进入室内温度较低的环境前,要把身上、头部的汗液擦干净,以防止出现不适症状。

同时运动后不要马上饮用冷饮来降温,因为此时喝下大量冷饮,很有可能会使喉咙、食管等器官遇冷而急剧收缩,胃部痉挛导致腹痛的现象。对于肠胃虚弱、脾胃虚寒的人,还可能引起腹泻。所以运动后应避免立刻直接大量饮用凉水。

第二:跑步后降温推荐采取以下4种以热制热的方法

1、热毛巾擦身:夏天及时擦汗能促使皮肤透气,用热毛巾擦身可蒸发汗液,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2、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

3、热水洗脚:洗热水澡出汗会多,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身体散热。另外,用42℃~45℃热水洗脚,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进一步起到散热作用。

4、喝热茶:喝热茶: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让身体热量得到散发而使体温明显降低。同时还有暖胃解渴的功效。

第三:为什么户外运动出汗时,建议慎用止汗剂?

市面上出售的止汗剂,主要成分中多含有氯化铝、芳香剂、杀菌剂等化学物质,一般是通过堵塞汗腺导管来达到减少汗液分泌的目的。因此,这种局部外用的止汗产品,只能起到短暂收敛效果。

由于止汗剂中添加了人工香料等成分,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加上长期频繁的使用,人为抑制出汗,就会因汗腺导管堵塞、代谢的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排泄物对皮肤持续刺激,出现红肿、瘙痒等皮肤过敏病症。

同时毛孔被封闭,体内的大量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一些器官、组织温度疾升,造成组织代谢异常,酶的活动下降,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晕厥,即所谓的中暑。所以,天热在户外不宜使用止汗剂,建议随身带毛巾、散热贴之类的东西比较好。目前也有专门针对运动出汗的涂剂,可以保持皮肤温度清凉的同时也帮助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