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VS鲁迅 看民国文豪如何花式互怼

小长假刚过

端午节余韵依然

跟端午有关的两位民国文豪

郭沫若

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

一部话剧《屈原》影响巨大被奉为经典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一篇小说《端午节》极尽讽刺引人深思

鲁迅先生在散文和小说方面独步天下

郭沫若在诗歌与戏剧方面有惊世之作

可以说两人共同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

两人都曾到日本学医

后来又都弃医从文

他们没见过面也没有通信

但着实是一对诤友

不信,请看

一、文人相轻

1920年秋

郭沫若读到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但是

调皮的郭沫若先生就是要怼鲁迅一下~~~

调皮的谈话结束了

过几日,沫若先生心又痒痒

于是,发了一条挑事的朋友圈

↓↓↓

二、笔墨相讥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

作为左联旗手的鲁迅

对外抗击着反动派的文化围剿

对内也经常批评有害革命的“左” 倾错误

不可避免地

郭沫若躺枪了

……

《创造十 年·发端》与《上海文艺之一瞥》

从观点、措辞、 到感情色彩针锋相对

是 “笔墨相讥” 的代表作

三、互相肯定

1935年底

左联自行解散

筹备成立更广泛的文艺界统一战线

此时恰逢美国友人斯诺来访

鲁迅很开心

于是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

郭沫若与鲁迅就像奔腾前进的两条大川

从五四新文学的源头出发

经历了种种曲折

同归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大海

尽管没有相遇过

但前进的方向一致

百折不回的精神相同

正应了那句

百川殊途而同归于海

注:

本文参考丁健《“未尝一面”而又时常“笔墨相讥” 的诲友(上、下篇)》、项义华《在文学与革命之间—鲁迅与郭沫若的文字纠葛》整理而成。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