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自称山东人? 为何旅行不归家也要到东鲁?

李白是山东人?

五代刘昫等撰《旧唐书》中记载:“李白,山东人。”杜甫也有“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之句。比李白稍后的元稹在《杜君墓志》序中也称“山东人李白”。后世学者疑李白为山东籍诗人的就更为多见了。当然,今天对于李白的祖籍及出生地已有考证,但由于李白在山东寓居的时间很久,诗文中又不乏对山东风物人情的记述,故历代有“李白是山东人”之误传。

唐代所称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包括战国时齐、鲁在内的大区域。李白于鲁地寓居20余年,即使期间他多次出游放浪,但其儿女均寄居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唐诗》中收录的李白传世的980余首诗文中,作于齐鲁或在他地所作但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诗文近180首(篇),约占其诗文总数的18%。所以,若称山东是李白的“第二故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李白第一次来山东是何时?

至今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李白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离开太原后,便进入鲁地,而他的《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就是初来鲁地时所作。李白初抵东鲁,在汶水之滨遇一老翁,李白向他问路,两人谈话间李白讲到自己有学剑习武的打算,结果遭到老翁的嘲笑,李白与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李白认为,我要做的是鲁仲连一类的人物。

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以一支带

书信的箭帮助齐国攻取聊城,立下大功,却坚持不肯接受封赏。李白认为这种淡泊名利的高尚德操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们这些利禄之辈根本无法理解。我要坚持理想前行,让这些腐儒们说去吧。(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移家东鲁”

但对于李白的这趟行程,也有人提出质疑。他在太原时,曾多次表达思乡之情,“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所以从常理讲,他从太原离开后,应该先回安陆的家中去看望妻儿才对。所以,认为李白是从太原先回安陆,然后经洛阳“移家东鲁”之说的也不少,但这种说法却经不起推敲,李白春在太原,经洛阳回安陆,应元丹丘之邀,到了嵩山,如果再举家经洛阳,五月到东鲁,这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有学者就提出,《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这首诗里的五月可能不是736年的五月,安旗、薛天纬著《李白年谱》认为这首诗是李白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山东时所做。不过即使如此,740年之前,李白肯定就来过山东,学者竺岳兵考证李白的《兖州任城县令厅壁记》中说的“石桥”还有桥无亭,而这至迟是“开元二十六(738)年秋”之前的状况,所以李白在740年之前肯定到过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