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才一天就辞职的人,是什么心理?

趣看剧


入职才一天就辞职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觉得接受不了,所以就选择辞职吧。这样的事情也越来越常见。

我表妹的一个同学,毕业前投了很多简历,参加了很多年面试,收到了很多offer,那段时间和朋友聊的最多的就是:怎么办啊,我不知道到底该去哪家公司。某某公司待遇挺好的,就是离家远啊,这样的话一年都回不了几次家。

某某公司也挺好的,在杭州,环境很好,但是工资我感觉有点低啊…就这样每天纠结来,纠结去,最后选了一家网上的教育机构,还挺出名的。

但是几天前,表妹给我讲,她那个同学才去公司报道,第二天就辞职了,拿上行李直接回家了。算是毁约,因为前面签过三方,所以赔了3000块钱违约金。

现在在自己家附近的城市找工作。其实她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觉得工作和自己想象的相差太大。入职前公司说的是初始工资是5000,以后慢慢培训,带的课多了,会有奖金,年薪十几万不成问题,工作地点在无锡,公司有员工宿舍。

她觉得工作还是挺轻松的,网上上课,还有员工宿舍,而且以后工资也比较高,所以在众多公司中选择了这家,去公司报道那天,她还拖着行李箱,准备报道完等老员工带她去宿舍。

没想到这一等就等到了晚上十一点,原来公司的人都加班到这么晚,到了员工宿舍更失望,一个小小的房子住了好多人,还是上下铺,每个人除了床是自己用,其他空间都是公用的,这简直就和她想的完全不一样。结果,第二天订了张机票就回家了。

其实,这种才入职就辞职的想象挺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如果想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如参考以下几点:

1.仔细了解工作环境,弄清公司情况。公司在招人时总是会美化自己公司,所以你必须自己弄清楚实际情况。不仅仅需要问清工资,员工福利和员工的上升空间同样很重要。

2.了解工作内容。你需要弄清楚,你在公司到底需要做什么,在公司是如何工作的,公司的运行机制也必须了解。要不然入职后就会手忙脚乱,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就容易萌发辞职的想法。

3.对自己要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要有规划。找工作不是盲目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去找,不是别人觉得好就是真的好.


特别在签工作时一定要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是不是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需要分清利弊,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入职时间不长,甚至刚入职一天后就辞职的人,我们称之为“闪辞族”。根据往年《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的职场新人在三年内跳槽超过两次,而近三成新人甚至有三次以上的工作变动。

叔发现现在的90后职场人往往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比较短,跳槽行为相对频繁,很多人成了“闪辞一族”。社会大众对闪辞一般抱着批判的态度,认为闪辞就是年轻人一种莽撞、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叔觉得闪辞行为未必是一时冲动引发的后果,它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为什么闪辞

1. HR描述与实际状况不对称

很多职场萌新在面试时会被HR画下的大饼深深吸引,结果正式入职了才知道现实并非那么美好。比如招聘时title属于管理层,实际工作才发现做的都是机械性的基础工作等等。这种现象对职场新人来说其实并不罕见,因为他们往往不够了解职场和社会现状,没有准确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2. 出现了更理想的就业选项

有时候闪辞的原因非常简单:接到了更好的工作offer。应聘者在找工作的时候一般都会申请不止一家企业的职位,而当更理想的工作邀约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希望握有一份“保底offer”或者一个“跳板”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心态。因此如果新员工入职后,更好的企业或职位递出了橄榄枝,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选择接受理想offer并且闪辞。

3. 期望与现实不对称

职场新人往往对职业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团队氛围轻松、工作有趣、福利满满、前途光明。而现实可能会遭遇企业氛围难以适应、工作内容不喜欢等等。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闪辞,是无法接受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而深究下去,这通常是由于他们对职场有了错误的期待,对自身有了错误的定位,或者把暂时的困难看得太重,不愿意付出努力和耐心去改变的原因。

闪辞之后怎么办

无论闪辞的原因是什么,之后都需要进入下一份工作。都说“闪辞一时爽,找工火葬场”,很多人都会因为闪辞的经历,在找工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障碍。对于HR来说,有过闪辞经历的应聘者职场忠诚度较低,再次离职可能性高,通常不予考虑。那么闪辞之后,应该如何扭转招聘者的不良印象,避免闪辞经历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绊脚石呢?

1. 在求职信中客观解释闪辞原因

假如你的简历或档案中必须提及闪辞经历,那么叔建议你在求职信中向招聘者好好地解释闪辞的原因。当你能够客观地、有逻辑地解释自己的闪辞原因,那么你的闪辞行为就不是冲动的和不负责任的。相反,你对闪辞经历的解释和反思可以体现出你对自身的定位和职业规划非常明确,并且遇到不适合的职位或团队勇于果断做出改变。

2. 提供有效的证据或相关资料

有时候,仅仅你个人的解释不足以说服未来的招聘者,那么你可以附上相关的资料或者证据。比如说当你闪辞是因为被原公司HR忽悠的时候,你可以提供入职前原公司的承诺和入职后公司实际状况的对比。比如说,你闪辞是由于团队氛围太差、风气不良的时候,你可以提供原公司同事的吐槽记录等等。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展现会为你的闪辞行为提供更加客观和权威的理由支持。但注意收集证据时保护他人和原公司的隐私与机密。

3. 下次离职需谨慎

职场对于初犯和新人有比较大的宽容度。所以即使你的第一次闪辞是冲动的产物,在反省之后依然能找到其他好的工作。但是多次闪辞对职业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叔建议,在每一次离职之前,画一张SWOT表,谨慎对比离开与继续留下工作的优劣势;如果依然决定离职,提前通知HR,并且积极做好交接工作,优雅离职,避免闪辞。

无论因为什么心理,闪辞给人的印象都不会是完全积极的,但也不需要因为担心拥有闪辞经历而在不好的公司苦苦挣扎。叔希望各位职场新人,不要随意闪辞,也不用害怕闪辞;在闪辞前谨慎思考,在该闪辞时果断离开。


职场大叔Allen


入职闪辞,这在职场并不少见,而且似乎是越来越多了。入职一天就辞职的人,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在老枪看来,入职一天就离职的人,大多是对于这个岗位的意向性并不是特别明确,或是对于公司或是这个岗位并不是特别的满意,但又不太想轻易放弃这个机会,所以就先答应下来,到公司来看看。

如果候选人有这样的心理,那么他们到岗的第一天,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内容上,而是放在对公司各方面情况的观察上,同时也会比较在意领导什么态度,同事什么情况。如果有那么二、三项的内容也自己的期望不想符的时候他们就会果断辞职。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来了,但是还会有在等offer的其他公司,如果这个时候其他公司正巧来个电话,确认offer,工资也正好比现在多,那么这个人的流失概率就会相对提高。

这种入职一天就离职的情况,对于候选人来讲,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毕竟只来了一天,损失也就是一天的工资,简历中也不会有体现,所以候选人不会在意。但这种行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损失就比较大了,一是用人单位选了你,可能就是放弃了其他人,你干一天就走了,用人单位如果没有预留备选人员就会比较被动,还要重新招聘,所以,我们每个岗位招聘的时候最后就几个备选,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员工入职一天就离职对于企业来讲也浪费了很多的人力成本,一般第一天工作,人力资源部要做沟通,介绍公司情情况,还你到公司参观,介绍其他同事给你认识,你的部门经理也要跟你做个沟通,如果是管理岗位,一天可能还要沟通两次,这些都是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同时,介绍你给大家认识,第二天你不来了,对于在职员工来讲,如果总有这样的事情,也会影响大家的工作情绪。

所以,在挑选候选人的时候,作为招聘官,我们一定要确定候选人的职业发展目标是否和岗位想匹配,千万别想着为了完成招聘任务,随便抓一个就行,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工作更为被动。


HR老枪


入职一天就辞职的人是什么心理,其实我更好奇的是,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们都知道,女生喜欢说“我太胖了”,可是这么说是在跟谁比呢?如果她跟一个更胖的人比,她肯定是瘦的,她跟一个超级模特比,那她当然是胖的,所以我们知道,胖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其实入职才一天就辞职,这个问题也是相对的。相对而言的是两类人,一类是根本就没有入职的人,另一类是入职了很多年,对职业不满意但却没有辞职的人。这三种人,哪种最惨呢?当然是那个入职了很多年一直想走却迟迟没有走的人。因为他一直在浪费自己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完全没有意义却无法逃离的结果是最惨的。相比之下,入职才一天就离职的人,比起入职十年一直想离职却没离职的人,是不是就幸福多了。
你只入职了一天,浪费了一天的时间就意识到这里不是我想呆的地方,于是马上就离开了,及时止损了,这难道不比浪费十年更好吗?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入职才一天就辞职不失为一种非常正确的决定。当然还有更正确的决定,那就是你连一天都不要浪费,一开始就不要入职,既然你能预见到自己一天后就会离职,那你干嘛还入职?

这个想法看起来特别对,但是呢,陷入了一个盲区,就是事后诸葛亮。你进来这个公司呆了一天,才真正明确意识到我不适合这份工作,然后你才走的,来之前你并不知道啊!

就好像那个女孩子喜欢比胖瘦的问题,如果你能像超模身材那么棒当然是很好,可那是唯一的健康标准吗?不是的,我们普通人没有必要去追求超模的身材。超模的身材其实偏离了人类的健康标准,大部分人需要亲自尝试一下才知道这个东西是否适合自己。
所以入职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发现不合适马上就走,这个决定没有任何错。
但如果再多想一点,怎么样能够避免入职一天一周一个月才发现自己决定是错误的,避免快速辞职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后面的HR会觉得你这个人稳定性不行,心性不成熟,你自己都觉得自己判断力有问题,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其实就好像你准备去一家饭店吃饭,可能会事先在网上搜一下它的口碑,你会问问身边的朋友问他有没有吃过,好不好吃,有没有推荐的菜,然后才决定去或者不去。尤其是这顿饭对你很重要的时候,比如宴请你的女朋友、未来的丈母娘或你的男朋友、未来的公婆,这个时候你就会很慎重,你会挑一家你觉得很保险、不容易出错的饭店去吃饭。找工作也是一样,如果提前了解一下就职单位的背景信息再去做决策,你可能就不容易让自己陷入这种被动的境地。

科学家种太阳


新员工入职后,觉得公司与自己想的不一样,决定赶快跑,这是很正常的。

我还见过只工作半天,中午饭就不见人的。公司HR给他打电话,对方说:“家里有事儿,不再来了,别再联系我了!”

一拍两散,很正常。


张大志leo


闪辞和闪婚一样,感情来了想挡也挡不住,感情没了想留也留不住。

01发现了HR、老板的“骗局”

之前看过一个小品,房产中介说小区里有池塘、天鹅,但住进去才发现,池塘不过是喷泉,天鹅变成了鸭子。很多招聘企业,在面对心仪的求职者一定会采用比较夸张的招揽方式,吹嘘自己的公司能提供多好多好的东西,但是这种谎言只要应聘者入职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的,这样人家离职在正常不过啦。

02应聘者找到了更好地地方

对于一般的求职者很少会只投一家的简历,那种答应了一家,另一家又给了offer的情况也很常见,所以,权衡利弊多数人会选择较好的那一家企业,这一点无可厚非。

03其实应聘者也没有真正考虑好

可能是急于找工作,所以在收到offer后,也没有仔细考虑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就匆匆入职的,因为类似的理由,在入职后又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职位岗位所以匆匆离职。

一般来说都是以上几种情况,也有可能是遇到了极其讨厌的人也在一起同事,但这种情况很少了。但不论哪一种情况,一般来说这样的求职者都是没有准确的职场目标,对自己规划认识不够准确,也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公司离开这样的员工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其实员工离职的里有可能有成千上百种,但是总体来说就是因为不合适、不满意,一切都是借口,就和谈恋爱的时候“你是个好人,但我们性格不合适”一样,不过都是借口。

但借此呼吁,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准确的规划认识,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尝试,这样不能长久,而且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工作,就像你不是一个百分之百优秀的员工一样,很多东西需要磨合,你不如社会就要学会负责!


阿秀


在这些入职员工类似的表现中,我想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类情况:

一类是呆了半天就走的,明显对于具体工作的情况还不是特别了解,那选择离开可能主要就是觉得自己跟公司的风格不太撘。这部分在面试里面确实不容易用语言探讨,但处在这个环境之后感受到不舒服,就立即选择离开。这个结果不能完全说是公司的原因,跟个人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不同。

综上,虽然是相同的离职表现,但背后的出发点却很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到身边的情况可能更需要真诚地与对方沟通了解,从而获得真实的信息。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姚梦丽


暖心理


理想跟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的。当入职的时候,发现实际情况跟自己预期的出入太大,无法接受,于是就会有辞职的心态。

企业没告知候选人真实情况

面试的时候,给予太美好的憧憬,结果人家一入职,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就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比如:

企业说公司氛围轻松快乐,结果死气沉沉,大家上班都不敢说话,看了老板就怕;

企业说会有年终奖,结果一问现有的同事,去年没有;

工作内容与实际描述有出入,比如做文职的,需要先从电话销售开始做起,三个月再进行转岗。

所以这些关于工作内容、工资发放的时间、金额、绩效考核方式、试用期时间、试用期工资、福利补贴这些详细情况在谈offer答应去上班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避免与自己预期的有出入。

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应将工作上的一些实际难处讲明,看候选人的接受程度,比如有些交接比较仓促,可能刚入职就要进入强压的状态, 这些都应该提前告知候选人。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薪酬福利,也不应该有坑蒙拐骗的嫌疑,毕竟也不是招一个临时工,大家都是要长期合作,坦诚以待。

候选人心里承受能力太差

许多人找工作只是看到眼前利益,我找到工作,就是每天都有收入,就满足了;同样的,在工作的第一天,我发现有些不称心的,就只想到逃避明天不来了,没想过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未来自己的发展,整个平台是否真的不适合自己。

比如我遇到过有个刚毕业的学生,尽管之前跟她说过有这种工作内容,她也表示很愿意学习的基础下,但刚来上班第一天,发现许多工作没接触过,都需要从头学起,第二天还是说不来了。

还比如有次一个候选人,第一天工作好好的,第二天就说生病了,公司也允许他请假养病,结果第三天就说家里人不让出来工作了。

工作从来都不会顺心顺水的,工作就是拿钱帮公司帮领导解决问题,总会有些困难在,假如在上班第一天发现公司不对劲,存在欺骗或者跟描述不符,当然快速离开为妙;但如果只是遇到一些困难,请先想办法解决问题吧。

我是职场老学姐,你成长路上的邻家姐姐。更多职场干货,欢迎关注我的头条。

职场老学姐


其它回答提到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这个:没有做好开始工作的准备。

1、对工作环境不了解

入职前,没有认真了解过公司的生态环境,扫一眼招聘信息,觉得过得去就行了。结果进入公司,发现弹性考核就是要加班,发现老板同事跟自己合不来,发现小公司没什么前途。这就是入职前没有做好了解公司基本情况的准备。

2、对工作内容不了解

一般常发生在职场新人或刚转行的人身上。对于新的工作岗位,没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思路,想着一边做一边适应。但入职的第一天通常会手忙脚乱,陌生的工作内容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很容易就产生闪辞的心理。这就是入职前没有做好了解工作内容的准备。

3、对自身情况不了解

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打算先找一份工作做一下试试。结果一试,发现事情不太对,自己不喜欢、自己能力不足、自己突然有了新的想法,都是在新环境里很容易冒出来的念头。这就是入职前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准备。

所以,针对这种闪辞族现象,很多公司会有一到两个星期的考察期,暂时不签订劳动合同。在这段时间里,员工可以考察公司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公司也可以考察员工能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如果有一方觉得不合适,就可以直接走人,也不用搞太多手续,省事省麻烦。


五百丁


这就像闪婚闪离,主要由于双方了解不够深入而已。来一天就走,无外乎员工自身和公司环境两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知难而退。员工虽然通过了面试、考核,但对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并没了深入了解,一业才发现自己干不了,赶紧闪人准备换工作。

二是公司环境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你的公司不是他的菜,于是立刻离开,这样的人做事很有决断,不会凑合混日子,假以时日其实是难得的人才。

三是员工有了更好的去处,我以前换工作的时候,上班第一天就有另外面试过的单位打电话强烈要求去入职,当时要觉得那家更合适肯定就会过去了。上班第一天还没正式签合同,也处在法律认可的双向选择期,这时离去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对单位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至于员工的心理,那是很难讲清楚的。

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不断改进招聘流程,让应聘者全面了解公司和岗位,加强背景调查非常重要。

偶有员工如此,不必太紧张,不一定都是公司的问题;但如果经常有员工来了就走,那你公司管理和招聘流程一定是存在很大问题的,需要下决心改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