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闻一而知十”,原来是真的

1、举一反三

孔子教育学生,特别重视“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学生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往下教了。

子贡曾说自己“闻一而知二”,但颜回就能做到“闻一而知十”。孔子也感叹,不如呀,咱俩都不如颜回呀。

可见颜回“举一反三”的水平是最高的,孔子都比不上。

但颜回举一反三的能力,到底有多高呢?整本《论语》看下来,也没讲颜回几件事,要么他夸孔子,要么孔子夸他,就没什么实际例子供人借鉴。

还好,终于在《孔子家语》发现一个。

2、著名赛车手

东野毕,春秋时期著名的赛车手、驾车专家,天下闻名。估计就跟今天的电影明星一样,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他的谈论。

鲁定公也不例外,这天就问颜回:“听说东野毕非常擅长驾车,你知道吗?”

颜回说:“他驾车固然厉害,就只怕他的马会丢呀。”

鲁定公当时就不高兴了,驾车能把马都驾丢了的,别说是著名赛车手,就是对普通车夫来说,那也是奇耻大辱呀,你颜回这么说,不埋汰人吗?

私下里还跟旁边人说:“都说颜回是君子,君子也有乱说人坏话的吗?”

结果,三天后,养马的就来报告:“东野毕的马丢了。”

3、以政知之

鲁定公听闻东野毕的马丢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惊得“越席而起”。但他不着急找马,反而着急找人,赶紧把颜回给我找回来!

颜回来了后,赶紧问:“前天曾经向您请教东野毕驾车的事,您说他的马会丢。敢问,您是怎么知道的?”

颜回只回了四个字:“以政知之”。

然后详细解释政治那些事儿:舜帝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都重在一个“巧”字,他们从不竭泽而渔,总是保留一点余地。所以舜帝不失其民,造父也不失其马。而东野毕就不行了,他马车驾得虽好,但一上车就勒紧缰绳再不放松,长途跋涉也不停歇。以此观之,马必有失。

鲁公听了,连竖大拇指:君子就是君子呀。

4、为什么呢

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严格管理不是件好事吗?鲁公这次学乖了,赶紧请教颜回,请求再往细里讲讲。

颜回无奈,就多讲了几句:臣闻之,鸟急了啄人,兽急了抓人。所以人走投无路就会行诈,马精疲力尽就会走失。自古及今,从来没有把下面人逼急了,上面还能没有危险的。(九月风满楼: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父母和老师这两个职业,把孩子逼急了也挺危险。)

鲁公大喜,扭头把这事告诉给了孔子。

孔子听了后:“颜回嘛,这事常有,我都懒得表扬他了。”

我勒了个去,大哉,我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