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肝硬化,老中医教你偏方轻松调理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在我国以20~50岁的男性多见,青壮年的发病多与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及某些寄生虫感染有关。紫河车地鳖虫治肝硬化

紫河车地鳖虫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消症。主治早期肝硬变。证见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或肝肿大,胁痛定点不移,伴有脘闷腹胀,消瘦乏力,面色晦滞,红丝血缕或朱砂掌,舌暗红或瘀斑,脉象弦涩或弦细。

【偏方组成】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片姜黄、广郁金、生鸡内金各60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1日3次,食后开水送下。1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9例患者,其中临床痊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

芒硝牛肉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泻热、润燥、软坚。主治早期肝硬化腹水。

【偏方组成】芒硝30克,生牛肉150克。

【用法用量】文火炖至肉酥烂。饮汤食肉,每周1剂。腹水消失即停药。

【宜忌】脾胃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病例验证】周某,男,42岁。患肝硬化初次腹水,腹胀如鼓,二便不利。按上方服用4次,腹水全消,饮食大增。继以健脾丸、济生肾气丸以巩固疗效,每日早晚各服1丸,月余痊愈。随访5年仍健在。

甘遂琥珀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行气逐水。主治肝硬化腹水。

【偏方组成】甘遂粉、琥珀、沉香各10克,枳实15克,麝香0.15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末,装人胶囊,每次4粒,间日1次,于空腹时用大枣煎汤送服。

【病例验证】徐某,男,46 岁。患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5个多月无明显好转。就诊时形体瘦怯,精神萎靡,腹大如鼓,巩膜皮肤黄染,晦暗不鲜,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弱。肝功能化验:SG-PT480单位,黄疸指数40单位,TTT20单位,TFT(+++),A/G倒置。首用此方以折其水,腹水大减后,予茵陈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以温中健脾,化气行水。服13剂后腹水全消,黄疸尽退,肝功能明显改善,精神、食欲大增,二便正常。调治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体重增加,康复上班。追访8年,未见复发。

当归鸡内金治肝硬化

【功能主治】逐水化瘀,补益脾肾,养血疏肝。主治肝硬化腹水。

【偏方组成】当归10克,泽泻10克,鸡内金10克,白芍20克,淮山药20克,丹参20克,姜黄20克,茵陈20克,板蓝根2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加减】脾肾阳虚型,加太子参、焦术、河车粉;湿热蕴结型,去淮山药、白芍,加焦山桅、碧玉散、田基黄、大黄、金钱草、二丑;肝郁气滞型,加柴胡、青皮、枳实、川楝杞、延胡;瘀血阴滞型,加川芎、甲珠、鳖甲、二丑、猪苓、泽兰;寒湿困脾型,加制附片、厚朴、苍白术;肝肾阴虚型,加生地、女贞子、麦冬、山楂肉;便血、衄血者,加地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患者,加白术、黄芪;神志错迷者,加安宫牛黄丸;有黄染者,加田基黄、金钱草。

【病例验证】陈某,男,38 岁,干部。患者半年前因腹胀,食少,右胁下疼,经某医院诊为“慢性肝炎”,间断服用肌苷、齐敦果酸片等西药无效,自觉腹部隆起,食后腹胀更甚,倦怠乏力、大便稀、小便量少。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帝白,巩膜皮肤无黄染,颈部有蜘蛛痣二枚,腹部膨大,腹壁青筋显露,肝脾斛,肝在右肋下2厘米可触及,脾在左肋下2厘米可触及,质硬,移动性浊音(++),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SGPT68单位,TTT16单位,TFT(++),黄胆指数6单位,蛋白倒置 A/G=2.8/3.6。超声波检查:腹水(+)。X线食道钡造影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属脾肾阳虚型。服基础方20剂后,腹水基本消退,精神、食欲好转,余症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再按基础方服10剂,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蛋白已不倒置。

具体情况具体治疗。有不懂的可以私聊小编给你制定一个解决方案,有喜欢小编的可以关注小编微信号。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在里面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