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高密人,你知道是谁吗?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描写了气势磅礴的风云乱世,也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都有历史原型,其中也不乏高密人。 《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提到的高密人当然是郑玄,作为当时大儒,他颇有声望,袁绍与曹操陈兵官渡时,为争取民心士望,曾遣袁谭胁迫病中的郑玄前往,但不幸卒于途中。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毛评本第一回中。他在毛评本第二十二回、嘉靖本卷五正式登场。 毛评本《三国演义》介绍郑玄说:“原来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玄听讲三年,目不邪视,融甚奇之。及学成而归。融叹曰:“得我学之秘者,惟郑玄一人耳!”玄家中侍婢俱通毛诗。一婢尝忤玄意,玄命长跪阶前。一婢戏谓之曰:“胡为乎泥中?”此婢应声曰:“薄言往,逢彼之怒。”其风雅如此。桓帝朝,玄官至尚书;后因十常侍之乱,弃官归田,居于徐州。玄德在涿郡时,已曾师事之;及为徐州牧,时时造庐请教,敬礼特甚。”关于郑玄和刘备的师生关系,有诸葛亮引用刘备的话作证:“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三国演义》则形象借鉴了这段历史。 嘉靖本和毛评本都编造了郑玄为刘备下书求救于袁绍的情节,而嘉靖本还绘声绘色写道:“刘备亲到郑玄家,拜求书信,郑玄欣然写之”,刘备差遣亲信孙乾前往袁绍处。信中写道:“伏闻汉道凋零,奸臣强暴,外无匡扶之柱石,内无扶策之栋梁。贼臣曹操幽帝许都,社稷倾危,生灵涂炭。唯明公世居相府,天下仰之,若大旱而望云霓,似久涝以思日天。倘与刘玄德协力同心,共立伊尹、周公之迹,名垂青史,万代不磨。区区之志,愿听察焉! ” 其实,《三国演义》里塑造的这位刘备的谋士孙乾,也是高密孙家的俊才。高密孙氏是东汉南北朝官宦大族,东汉孙朗曾官至司空,位列三公。嘉靖本描绘说:“玄德即差孙乾往袁绍处下书,见袁绍。绍备细问徐州之事,孙乾遂一一说了一遍,呈上书。绍览毕曰:“刘备灭吾弟,当复其仇!”孙乾曰:“此乃曹公之所使,不得不从耳。”绍曰:“勿闻玄德世之杰士,吾当救之。” 正史记载孙乾是经郑玄举荐给刘备的,他后来长期追随刘备,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三国演义》中的孙乾与正史没有太大出入,只是被罗贯中强加了更多细节。后人对孙乾评价很高,今天的成都武侯祠有十四尊武将塑像,孙乾名列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东吴开国丞相孙邵也是高密孙氏族人,但令人奇怪的是作为东吴开国丞相,《三国志》《吴录》没有一篇他的传记。后来罗贯中自然也无法把他写进《三国演义》中。《三国演义》中自然少不了被吕布杀死的董卓,据近年高密出土的董明阐墓志,董卓后裔后来有一支迁居高密,南北朝时期为高密士族,北齐时董明阐赠平东将军,高密太守,族人有多出仕为官,此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