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可以蒸着吃,那为什么说“蒸食哀梨”是“土包子”呢?

我们知道,随着保鲜技术的提高,很多夏季水果和食物可以保存到冬天。但是,冬天直接吃水果,无疑太凉,对肠胃不好。因此,很多人选择给水果加热。


“哀梨”,是一个典故,多写作“哀家梨”。【笔者小注:这“哀家”,可不是您看电视里皇后那“哀家”,而是“哀姓”人家。哀,罕见姓氏。】


相传,汉代秣陵人哀仲是个种梨专家,他种的梨,果大如升,而味美,当时人称为“哀家梨”。后来,常用以比喻流畅俊爽的文辞。

那么,“蒸食哀家梨”的效果,可想而知。梨,本身就是脆脆的,哀家梨是升级版的“脆而甜”。您想想,蒸了之后的味道。


到了东晋时候,有一个叫桓玄的人,经常那“哀家梨”打比方。桓玄不爽某个人的时候,就喜欢来一句——“君得哀家梨,当复烝食不(同‘否’)?”那意思是说,那个人眼拙,得了好东西,却不知道应该区别对待,而是仍傻乎乎地以寻常方法,结果,把东西都糟践了。

其实,桓玄就是想说,别人有眼无珠,不能欣赏他。所以,后来,就以“哀梨蒸食”讽刺蠢人不识好歹,糟践佳品。又以“如食哀家梨”比喻文辞流畅佳美。


【笔者小注:桓玄,东晋权臣桓温的小儿子。桓温,就是整出那句“不能流芳千古,那就遗臭万年”那位。桓温也是300年南朝,为数不多的、差点实现南北统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