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海滩都浓缩在这条路上,还有爱情诗浪漫又甜蜜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时代里汇聚了这样一群人。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鲁迅、丁玲、胡也频、白先勇、瞿秋白、郭沫若。他们痛快去爱,痛快地分开,他们向往自由,崇尚自我。

在动荡的年代里,才女萧红叛逃,远离,最终在时代的浪潮中流离失所,丢了性命连同那份倔强,再没归来;在自由的岁月里,丁玲热烈地去爱,去追求,去努力,“三人行”的故事让人难以接受,与“迷弟”的婚姻让她遭受谩骂,然而,她却在时代的血雨腥风中,坚毅地活了下来,她的心是坚硬的,命也是硬的。保守的年代里,白先勇勇敢地迈出“同性之爱”的一步,并留下了青春版《牡丹亭》,有人说,这是他对爱情的怀念和纪念,而我想,他更怀念的该是那个时代吧。

甜爱路

设一只特别的爱心邮筒,从这座爱心邮筒投出的每一封信函,都将被盖上一枚英文爱的邮戳,让收件人通过这个邮戳感受一份爱心与浪漫。道路两侧由28首中外著名爱情诗篇组成的“爱情墙”,让这条浪漫之路焕发出新的甜蜜气息。甜爱路两边多有围墙,抵挡了视线,独有的寂静和舒缓的情调浸透其间,于是又增添了几分神秘。

“从前有个财主,财主有个女儿;闺名叫做田爱,人也长得漂亮;田宅有个小伙,聪明还会放牛,整天陪着小姐,终于日久生情;最后套路老套,两人排除万难,过上幸福生活。”

沿着甜爱路,到多伦文化名人街,最后回归到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鲁迅公园里的鲁迅纪念馆。仿佛重走了那个充斥着压力、杀害,也回荡着自由、打破、自我气息的年代。

老电影咖啡馆

多伦路123号(近四川北路:)

多伦路的一栋老洋房里,进门就是一台“放映机”,总是放着老电影,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昏暗灯光中依稀可见民国时期的桌椅,再看窗外同样“古旧”的建筑,仿佛时间倒转……

这里处处充满了民国风格与电影元素,满墙的老海报,老式的放映机、点唱机,甚至菜单上也都是“电影故事”。每晚7点店主会准时用35mm的老式胶片放映电影,以文艺片为主。咖啡店还有自己的一套“排片表”,简直是一个小型电影院。

鲁迅、瞿秋白、白崇禧、孔祥熙.....你能想象这些曾经在文坛、军政界烜赫一时的名人居住在一起的情形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敢相信:临街而立的古典住宅,或华贵或质朴,这其间的每一扇窗 、每一片砖瓦,都曾经留下过那些历史人物的痕迹。也许你刚刚踩着的石凳,鲁迅就曾在此思考人生;你在这里点的咖啡,或许也曾是赵世炎、陈望道最爱的那一口!

鲁迅故居

1933年,鲁迅携全家居住在大陆新村。在这里,鲁迅写下了280余篇杂文,编辑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7本文集,翻译了《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外国名著,编成《引玉集》等木刻作品集,还在住处掩护了瞿秋白夫妇、冯雪峰等共产党人。

在鲁迅纪念馆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鲁迅去世时,上海人民制作一张”民族魂“的旗帜盖在先生遗体之上。而”魂“字最上面的一瞥是没有的,据说,在人民心中,鲁迅先生就是”魂“上的那一点。

一路上,感慨,感念,感怀,岁月逝去,在尘封的历史史料和八卦或沉重的故事中,重温黄金时代,让我们的心也跟着他们热血澎湃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