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红楼梦》中的药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来聊聊书中提到的病例。都说“久病成医”,但谁也不愿意疾病降临到自己身上。所以,看看《红楼梦》中的病例,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保重身体,也是种不错的方式~

如果近期你去过医院可能知道,最近是个流感的高发期,看病的人能排成一条长龙。大观园里也难逃感冒的侵袭,这不,勇晴雯也被一个“小”感冒给击倒了。

感冒虽小,五毒俱全。治好晴雯的病,可是换了一次大夫、看了四次诊,最后又静养了一段时间才好彻底的。晴雯的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麝月便开了后门,揭起毡帘一看,果然好月色。晴雯等他出去,便欲唬他玩耍。仗着素日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著小袄,便蹑手蹑脚的下了熏笼,随后出来。……只见月光如水,忽然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悚然。心下自思道:“怪道人说热身子不可被风吹,这一冷果然利害。”……

简而言之,引起感冒的外因是着凉受寒了。在诊脉过后,大夫判断晴雯的病症在于“外感内滞”。

那大夫方诊了一回脉,起身到外间,向嬷嬷们说道:“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 血气原弱
,偶然沾带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

时至冬季,因她外感风邪时气,一开始就出现了诸如打喷嚏、鼻塞、声重等在中医看来属于卫表的症状。请注意,这个病机很有意思,它不是简单的风寒感冒,而是有气血亏虚在先。根据病症,大夫开了一个药方,其中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枳实、麻黄六位药,也正是由于这几味药,这位大夫被我们宝玉大骂,也被曹雪芹冠以“胡庸医”的称号。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个案例中,胡大夫真如作者所述是庸医吗?他开出的几位药真的是“虎狼药”吗?

这六位药药性对路,配伍精当,对于治疗外感风寒所导致的感冒是有效的。荆芥、防风、紫苏和麻黄都属于辛温发散解表药,是我本人在临床中治疗因此类感冒时经常会使用的药品。虽然这四味药属于同一类,但现在也有很多医生认为麻黄发汗力较强,而往往不敢轻易使用。麻黄在历代医家手上,都是寻常之药。如果时至今日,在麻黄的使用上畏手畏脚,只能说明自己学艺不精。总之在我看来,胡大夫为晴雯开具麻黄并不为过。

识药-麻黄

再看桔梗和枳实。桔梗药性向上,枳实药性向下,配伍相得益彰:一上一下,宣畅了人体的中焦气机。在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把握好人体气机的升降。所以这个药方虽然没有给出具体药量,却兼顾到了疏散外表风寒、宣畅中焦气机的双重功效。然而宝玉却认为这是该死的方子,还要命人把大夫打发走,从这个片段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宝玉对中医实在是一知半解,况且还大惊小怪。当然,也许此处是作者为刻画宝玉的性格而有意为之。

第二个结论,如果宝玉所认为的枳实和麻黄对晴雯来说的确是虎狼之药,也只能说她身体太差,连个枳实和麻黄都受不住。因为从整个中药的分类来看,枳实和麻黄既不属毒药,也不属金石沉降重坠之品,只要用量合理,又怎会是虎狼之药呢?

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东汉名医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他的一部《伤寒论》被尊为“活人之书”。书中的千古名方之一麻黄汤,首先用到的就是麻黄这味药。如果如同宝玉所说,此为虎狼之药,那岂不意味着张医圣也是庸医?宝玉认为,这位大夫是位庸医,本章节的回目名也是“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我姑且把它理解为曹雪芹是在替宝玉说话。

《伤寒论》 张仲景著

之后又请来王太医诊脉,说的病症与前相仿,这表明胡医生真的不是庸医。但在用药上,王太医显然比较狡猾,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投宝玉所好,去掉了枳实和麻黄,又加入了三味药——当归、陈皮和白芍。修改后的方子和原方相比,发散风寒的作用几乎没变,调理中焦气机用到了陈皮,因为陈皮在中药当中有健脾行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但我认为,王太医用陈皮和桔梗相配调理中焦气机,着实不如胡大夫的桔梗和枳实。因为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调理中焦气机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了能让中焦升清降浊。胡大夫的桔梗和枳实药性刚好是一升一降,这在我看来,要比王太医的陈皮配桔梗更好。

然而必须得肯定的是,王太医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到了当归和白芍。晴雯素来气血亏虚,这两味药正是养血之品,的确显得技高一筹。另外,白芍还具有柔肝之性,宝玉曾说晴雯:“你素习好生气,如今肝火自然又盛了。”故而对于肝火易旺的晴雯来说,用点儿白芍是很合拍的。但论总体医术,似乎不能说明王太医的医术就高于胡大夫。通过两位大夫的诊断用药可以看出,王太医之所以能成为太医,医术之外的本事当比胡太医要强。

识药-当归

但是论成效,正是因为王太医的药方里少了麻黄,晴雯的病经过反复三次诊断后才逐渐病愈。晴雯外感风寒病重,着实需要发汗解表,此时麻黄这味药应当作为一个主力军,但王太医竟然为了迎合宝玉将麻黄去掉,这无疑大大削弱了发汗的力量。五十二回说到晴雯“夜间虽有些汗”,有些汗而无大汗,说明并未见效。最后,经过王太医的三诊,再加上晴雯自己的饥饿静养,这一个“小感冒”才彻底好了。

说完了晴雯,还得回到我们自己。日常居家或外出突发感冒,身边又没有太医,该如何应急呢?

1.如分不清风寒风热,可以首选防风通圣丸。

成分:防风、荆芥穗、麻黄、薄荷、石膏、大黄、芒硝、生栀子、滑石、黄芩、连翘、川芎、当归、白芍、桔梗、白术、甘草。

功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2.夏天感冒,首选藿香正气水。

成分:藿香、紫苏叶、白芷、苍术、厚朴、半夏、茯苓、陈皮、大腹皮、甘草,辅料为乙醇。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3.感冒一周未愈,首选小柴胡颗粒。

成分: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功用: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主治: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文中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红迷会官方立场。请勿擅自用药,须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