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阿坝州金川县留住最美乡愁

记者 | 张欣 王宇佳 刘国庆

本文为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 FM98.1 / FM106.1 原创文

和睦、和顺、和美、和谐,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而在素有阿坝江南之称的雪梨之乡金川县,一场名为“孝、善、和、俭”的活动正在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促进着当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藏区小江南,在传统文化中生长绽放》今天推出第四篇《以和为贵,金川县留住最美乡愁》。

和为贵,何为“和”?

“孝为先、善为上、俭为美”——在金川,乡亲们这么说,也这么做。其实,如果要进一步对这九个字做一个提炼,那就是三个字——“和为贵”。

金川

什么是“和”?

金川县咯尔乡金江村村民周显芳说,“和”就是“孝”,“孝”就是一家和气:“他们没得儿女,等于我就是他们的儿女一样。”

周显芳的邻居伍淑琼觉得,“和”就是“善”,“善”就是与人和善:“不管对老人也好,不管对任何人,都应该要善良。”

金川县勒乌镇马厂村村民会委员、团支部书记赵正伦认为,“和”就是“俭”,“俭”就是心态平和、不攀比:“以前,比方说结婚送礼,我们回来,可能都是600、800元;把思想给你打开了以后就觉得,实际上我人来了就是最好的。”

金川县咯尔乡“百德墙”

一场新的“文明复兴运动”

今天的华夏大地,一场新的“文明复兴运动”呼之欲出。这场新的文明复兴,就是要把过渡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建设一个新的“和谐世界”。

而打造“孝德金川”,开展“孝、善、和、俭”活动,不仅净化了人们的灵魂,让人们成为更好的子女、父母、邻居、朋友,更在成为更好自己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孝子、善人”表彰大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千百年来华夏民族的追求。

金川县勒乌乡马厂村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高半山村落。作为村支部副书记,周邦云立足当地气候、区位、资源优势,带着老乡们兴产业、搞旅游,全力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这是他作为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他对老家生态故土的敬畏热爱,对“老乡富裕、老乡满意、老乡幸福”的美好善念:“因为我们之前始终做一种产业,现在以葡萄产业为主,我们现在还要在葡萄产业的基础上,再探索新产业。结合我们现在的乡村振兴政策,来做这个观光旅游,体现休闲农业。”

人与社会

人与社会的和谐,则来得更为复杂。

在金川,藏羌回汉集聚一堂,嘉绒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融为一炉。如何让丰富多元、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和谐共处、薪火相传?金川县努力寻找着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的结合点。

德胜村村支部书记刘再琼通过“道德讲堂”等一系列孝德文化活动载体,让村庄更富底蕴;通过打造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业态,让村庄增收致富:“这边的农家乐他们就是依托梨花红叶节。农家乐就那么几天,好的两三万。人家来看我们的孝德文化,看我们的梨花红叶。那么,有人来看,你才有消费噻!”

德胜村

人与人

人与人的和谐,是最根源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方面,农民的思想观念进步开阔;另一方面,也给当下农村的主流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推动和睦、和顺、和美在金川落地生根,必须让大善、大爱、大义成为群众共同的、稳定的价值取向。

在“孝、善、和、俭”活动中,金川以广大农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这个核心,通过提高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质量,巩固人际和谐。

德胜村村民刘能芳感慨:“这个路,家家户户的路全部整拢你房前房后,水管全部安拢屋。电、水、路几方面通了,俺们这儿老年人些是最高兴的!”

阿坝州金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刚介绍,“1336工作法”让和睦、和顺、和美、和谐在高原藏区进一步落地落实:“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336的模式,那就是全面聚焦孝德文化这1个核心,同步推进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推广这3个环节,对口深耕家庭、村舍、行业这3个点位,全面建设典型示范工程、文本解读工程、基地引领工程、视听宣传工程、活动体验工程、环境打造工程这6个工程。我们从传统的文化当中寻找一种契合点,寻找一种向上的力量。”

金川县河西乡“孝善和俭”刻字

共同的精神纽带

今天,在大金川河谷,“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这样的感情已然共通。人们不仅竭力倡导爱国、守法、敬业、诚信,还以“孝、善、和、俭”为核心,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这里,大善、大爱、大义已成为城乡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

记者手记:

一场“孝、善、和、俭”活动,如溪水般流淌在大山深处的沟壑丛林,如旋风般席卷在城镇乡村和边远山寨。它让金川人深切地认识到,“家”在“国”中卿卿我我,吉祥如意;“国”在“家”中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它让大金川河谷老有所养、幼有所抚;活有所乐、心有所安。一场“孝、善、和、俭”活动,融汇着金川河谷的温度,留住了藏区最美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