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刺杀庆忌的要离,却不被世人认同和称颂

李白曾有名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如此简单的一句话,硬是把刺客的形象写活了。 而在更早的时候,司马迁还特地编写了一部《刺客列传》,只是这部罗列了诸多刺客的著作中并没有写刺客要离。司马迁为什么没有把要离列入《刺客列传》呢?显然要离在司马迁心中还没有分量,说穿了就是他不配作为一个刺客,毕竟人家刺客在以前可是很有地位的。

《唐雎不辱使命》里面说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前面两位都列入刺客列传,而要离却没有,四大刺客就更没有他的排名了,这其实都是因为要离这个人在刺杀这件事上的作为不光明。

作为刺客,不但要有勇有谋,而且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有仁义和道德。要离刺杀庆忌,为了刺杀成功,上演了一场苦肉计,我们承认他有谋,但他的计策去有失道义。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当时还是公子姬光的吴王阖闾为了夺回王位,派刺客专诸去刺杀当时的吴王王僚。结果王僚被杀了,公子姬光顺利夺回王位,成为了吴王阖闾。而王僚的儿子庆忌,为了替父亲报仇,就准备攻打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怕庆忌,于是就四处搜寻刺客,准备刺杀庆忌。当时有人推荐了要离,但是当阖闾见到要离时,看要离相貌平平,身材矮小,认为他难担重任,于是就故意刁难他,问他如何胜任这份差使。要离就对说:大王杀死我的妻儿,再断我一臂,便可消除庆忌对我的疑心。

要离回答道:一个战士,怎么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呢?大王只需要在我回来之后厚葬他们就行了。

吴王很感动,就同意了要离的要求。

就这样,要离依靠编造的谎言,说自己是个逃犯,和吴王有很大的仇恨,顺利接近了庆忌,开始了他的刺杀计划。

庆忌率兵乘船伐吴时,要离对庆忌说:公子您应该亲自坐在战舰的船头,这样既可以鼓舞士气,又便于指挥船队前进。

庆忌不疑,听从了要离的建议,亲自在船头坐定,要离手执短矛在一旁侍立。大军浩浩荡荡向前进发,这时江面刮来一阵强风,庆忌在摇晃的船头站立不稳。要离抓住这个机会,趁着庆忌没有防备,以短矛刺中庆忌,短矛穿其后背而出。身受重伤的庆忌此刻才醒悟要离断臂的真正原因。

庆忌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猛士,他虽然受了伤,却还有一些力气。他将要离倒提了起来,反复将头浸入水中。就在要离快要窒息时,庆忌将他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怒目视之,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想不到天下竟有你这样的勇士,居然还敢来刺杀我!”

这时船上的士兵看到庆忌遭到毒手,就一涌而来,准备乱刀分了要离。庆忌摇手制止了他们,对他们说:“要离是天下的勇士,怎么能在一天之间杀死两个勇士呢”。

庆忌让人放了要离,让他回吴国领赏。在古代,是很讲究德行的,庆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勇士,虽死犹荣。而要离却成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他虽然行刺成功了,却不值得被人尊敬。

后来,要离回到吴国,处处受冷眼。在那个年代,士大夫们追求一些光明和正义,对于要离这种行为,肯定不认可的。而当吴王封赏他的时候,要离却伏剑而死。

虽然儒家历史是将要离作为一个英雄来崇拜的,但要离的事迹实在难以让人恭维,成功并没有给要离带来任何喜悦,反而是剧烈的心痛。当要离从吴王处得到了巨额的黄金、娇滴滴的美人后,泪流满面地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吴国的百姓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

这就是杀手要离的事迹,对于他,只能说他不怕死,还有点谋略。而他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却是灭绝人性的,心理变态的杀人狂行为,怎能和专诸、荆轲相提并论?司马迁没有将他写入《刺客列传》,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刺杀行为有失道义。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杀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重其死,不贵无义。今吾贪生弃行,非义也。夫人有三恶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视天下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