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水,癌症常见并发症,中医如何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又称癌性胸水,系由胸膜原发肿瘤或其他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导致胸膜腔内浆液渗出增多所致,约占胸腔积液的25%左右,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癌症进行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或者胸腔注射治疗,目前都不是绝对有效。引起癌性胸水的常见肿瘤有:肺癌、胸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大量胸水可压迫肺组织,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肺不张和肺感染。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喘促、不能平卧、实变体征等。X线及超声波检查有助于确诊及判断积液量。恶性胸腔积液属于中医的“悬饮”范畴,多由肺脾两虚、痰饮停聚,痰瘀毒聚、水道不通,脾肾两虚、湿饮留滞而致。本人结合既往的中医名家经验分享以下几个方剂:

胸水

第一种,肺脾两虚,痰饮停聚型。症见咳嗽,咯痰不爽,痰多色白黏稠,胸痛、胸闷气短,时见喘促,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患侧肺部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伴面色萎黄或暗黄,纳呆,睡眠差,大便干,小便量少。舌质紫暗胖大,苔白腻,脉沉弱。多见于肺癌引起者。中医方药可选用:椒目栝蒌汤加味。草药可选用生、炙黄芪各40g,猪、茯苓各30g,泽泻30g,川椒目6g,瓜蒌皮15g,桑白皮15g,苏子10g,白芥子10g,车前子10g,葶苈子15g,大戟(不用面)6g,龙葵15g,白花蛇舌草30g,守宫6g,冬虫夏草粉3g(冲服)。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胸水卧床不起

第二,痰瘀毒聚,水道不通。症见胸闷,气喘,心慌心悸,端坐呼吸,胸痛不适。可伴发热、咳嗽、痰少难咯,消瘦乏力,纳差。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迂曲粗暗,舌苔白腻,脉弦弱或沉滑。多见于乳腺癌或淋巴瘤患者。方剂选用控涎丹加减。药物组成可有姜半夏10g,胆南星15g,水牛角10g,龙葵30g,白花蛇舌草30g,土鳖虫10g,苏子10g,葶苈子15g,莱菔子10g,白芥子15g,泽泻30g,车前子10g,莪术15g,商陆3g,穿山甲10g。

胸痛

第三,脾肾两虚,湿饮留滞。症见消瘦乏力,精神倦怠,少气懒言,面色咣白,纳食较差,腹中胀满不适,胸闷气短,喘满,心悸,或伴发热、咳嗽等症。舌淡暗,苔白,脉濡。多见于癌肿开胸手术后所致胸水或转移瘤所致者。方剂选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5g,桑寄生10g,防风10g,杜仲30g,当归30g,赤、白芍各15g,川椒炭6g,炮姜6g,猪、茯苓各30g,肉桂6g,细辛3g土茯苓30g,龙葵30g,生、炙黄芪各40g。

中药

第四,对于胸水,不少名医,推荐一下单验方:1).泻肺逐饮汤:葶苈子9g,白芥子9g,龙葵15g,瓜蒌15g,白花蛇舌草15g,胆星9g,守宫3g,十枣丸3g(1次吞服)。肺脾两虚加党参12g,黄芪12g,白术9g,山药9g;气阴两虚加太子参15g,沙参15g,麦冬12g,黄芪12g,百合12g。上方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口服;2).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葶苈子15g,桑白皮15g,白芥子15g,黑、白丑各10g,炒白术30g,大枣10g,水煎服。用于治疗恶性胸水。

中药

第五,外治法。结合中医古籍,推荐两个方法,供参考使用:1).甘遂10g,蓖麻籽10个,捣烂搅匀,以布摊敷于脐上,每日1换,用于治疗胸水。2).生大黄、白芷、枳实、山豆根、石打穿、石菖蒲、甘遂、大戟、芫花、商陆,随证加减进退,共研细末,人麻油熬,加黄丹收膏。每用适量油膏敷贴于肺俞、膏肓俞和胸水病变局部,每日更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