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唯一出现的定远人

堂堂二十四史,能够在里面露过一两次脸的,一定是某个时代牛人中的牛人,在大名鼎鼎的《史记》当中,露过脸的就有三个小人物。说他们“小”,是因为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民百姓。然而,如果没有他们三个,中国的历史一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三个小人物中,就有定远县的田父。

田父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种田的老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后,元气大伤,兵少粮尽,四面楚歌。但项羽毕竟是个身经百战、刚烈勇猛的骁雄,他趁着深夜带着八百壮士突出了重围。刘邦发现后让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杀。项羽一路疲于奔命,当他渡过淮河时,八百壮士只剩下一百余人。

在茫茫的田野上,一位老农——“田父”出现在他们面前。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当项羽渡过淮河到达阴陵(今安徽省定远县)时,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就向一个田父问路,田父欺骗了他,汉军因此才追上了他们。最终,项羽自刎而死。

阴陵旷野上貌似随意的一指,就是压在项羽心头的许多稻草中的一根。那农夫在史书中唯一的一次露面,却有意无意间加速了项羽的崩溃。令人遗憾的是,无论《史记》还是《汉书》,在提及这位农夫时,都以“田父”指称,没有留下名姓和其他任何信息。“田父”的命运终局如何,司马迁只字未提。

然而,这个被史书一笔带过的人,却在民间长久地“活”了下来。

如今的定远县永康镇古城村(古阴陵——古九江郡所在地),世代居住的村民大多姓陈,村中有一所陈铎祠遗址。现在,这座祠堂只剩下几处残垣断壁,村民们说,陈铎就是给项羽指路的田父,全村人都是他的后人。

其实,阴陵这一仗,除了楚汉两军的伤亡,当地农民还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就是田父(具体姓名叫陈铎)以及他的妻子,还有他妹妹。这点在《定远县志》和陈家家谱中都有记载。项羽陷入沼泽地后非常生气,一气之下转回头杀死了陈铎以及他的妻子和妹妹。刘邦就帝位后,以陈铎有功,乃封之为阴陵忠义王,封其妻为一品夫人,封其妹为忠贞姑,建祠以祀。

陈铎的祠堂位于村头小学校旁,根据《定远县志》的说法,祠堂系明清时代建筑,房间很多,正殿有陈铎的坐像,厢房有陈铎老婆和妹妹的塑像,室内墙壁上还有壁画。如今祠堂荒废日久,杂草丛生,只有几堵残墙孤零零站立。小学校的孩子们时常把这片废墟当做戏耍的乐园,四处翻寻,仿佛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废墟中没有秘密,秘密在陈氏的族谱中,在陈铎那一页,那些对先祖饱含仰视之情的文字,折射出后人对先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