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偷走可笑的政治正确

・后台回复关键字可查看相关文章・

《小偷家族》,偷走可笑的政治正确

vol.55

从小到大,我被两句话困扰很深:

第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

第二句、这就是它的意义。

莫须有“为我好”和莫须有的“意义”,在我逐渐长大的过程中,被我反复质疑。我讨厌意义。

而且我有充分的理由反问:

到底谁有资格替他人定义好坏与是非、意义与存在?

正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我再次确定,我的反问,是成千上万人的反问:

是谁定义了我们的生活?

凭借《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最佳导演的是枝裕和,他伸出的手充满温度,但并不仅仅是温度;他带你直面残酷,但不仅仅是残酷。

反而,你能够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一种兵刃相见的自我厮杀。

他循循善诱,他用一种温和地方式带着你疯狂地颠覆你所认定的“”,你所认定的“”,以及你所认定的“政治正确”。

一如《无人知晓》,他拍摄的生活是真正的残缺与荒诞,但他没有多么刻意——

因为这个真实的世界,其实就是这么操蛋。

下面,我来从我的视角,来为大家讲讲这部金棕榈最佳影片,《小偷家族》。

豆瓣 8.8分

小偷家族中,一共有六个人。

柴田治(“父亲”)、柴田信代(“母亲”)、柴田亚纪(大“姐姐”,风俗女郎)、柴田祥太(大“儿子”)、柴田初枝(“奶奶”)、由里(小“女儿”)。

这六个人的关系是

治与信代是偷情并且杀死前夫的情侣;

初枝是信代从外面捡回来的流浪老太太;

亚纪是初枝的丈夫的出轨对象的孙女;

祥太是治去偷东西时捡(偷)回来的小男孩;

由里是治跟祥太偷了东西回家的路上,捡(偷)回来的小女孩。

你们看,这个家庭之所以叫小偷家族,不仅仅因为他们偷了商店的商品,而且,他们连与所爱之人的感情、彼此之间的连接,都是偷来的。不合法的。

故事情节可以简化为:

信代前夫家暴信代,治与信代正当防卫,杀死前夫,此后隐姓埋名,以做女工和小偷活着;

但是由于信代无法生育,

所以他们通过或偷或捡的方式,组建了一个属于她们的家庭,

但是初枝(奶奶)年纪大了,有一天突然去世,信代与治害怕“做小偷”的事情败露,

于是将她埋在了他们家的地下。

你看,小偷就是小偷,即便家里人去世了,也始终是见不了光的。

电影尾声的时候,因为祥太在超市偷东西被抓,这个由信代和治组建起来的小偷家族也随之曝光。

媒体记者在报道的时候说:

现在还不清楚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而聚集在一起。

其实这个目的一点儿也不难回答。

——他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当然是因为偷窃啊。

那么为什么偷窃呢?

——因为有些东西,我们想要获得主动选择的权利啊。可我无法选择。我不甘心人生是这样的,所以,我偷窃了别人的人生。你可以说我错了,但是我为我的选择感到过满足。

这就是整个《小偷家族》的剧情部分:现实而离奇。

其实看电影这种事情,看明白了故事,就已经足以使得大部分人满足了,所以我用最不拐弯抹角的方式,在上一部分,梳理了《小偷家族》的故事脉络。

这一部分,我将要讲的是由故事展开的内核讨论,也是枝裕和的过人之处。

安藤樱在《小偷家族》里扮演信代,也就是这个集体政治不正确的家庭里的“母亲”——

母亲这一角色,无论在电影、文学或者绘画作品中,都是具有很强烈而丰富的符号意味。

所有事物的诞生,都必须通过一个母体,而正常人类的生命孕育,则必须通过他们的母亲——通过在她的子宫中逐渐成为一个生命——通过从母亲身体里降临到世界上,逐步接受母亲的思维,逐步成为“人”。

实际上,在《小偷家族》里是有两个母亲的:

除了信代之外,还有由里的亲生妈妈——

那个在家里与丈夫大打出手,吵架时喊着“又不是我想把她剩下来的”的女人;那个骗着由里说要给她买裙子,却打她甚至烫伤她的女人。

由里的手臂上上,有一道鲜活瞩目的、来自亲生家庭的伤痕。

信代有一道一样的。

而这道烙在手臂上、也烙在心灵上的伤痕,也恰恰来自于生育她们的母亲。

——亲生母亲。

亲生母亲,竟然是加害于孩子的罪魁祸首。

是枝裕和就这样,开始挑战你心中的政治正确

我们东方传统的家庭观念都是“父慈子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在,不远行”,但是有某些时候,“孝顺”却可能会成为一种令人哑然失笑的黑色幽默。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不是我们欠父母,而是父母欠我们。”

不知道由里长大之后会不会这样想。

因为她从小是很少感受到爱的,虽然她没有说过家里人一句坏话,

但是这在她对买裙子的恐惧、以及她对小偷家族的眷恋、还有对奶奶初枝去世时的那份心情里,都能看得非常清楚。

不过,由里是被抛弃的吗?是不幸的吗?

当然不是。

因为她半主动地选择了进入信代们的家庭,她曾经获得信代毫无保留的爱——那是信代没有获得过的东西:

信代打工的地方要辞退一名员工,让信代与另一名员工自己商量谁离开。这是她们赖以为生、养家糊口的工作,谁也不想走。

于是那名员工威胁信代,如果信代不走,她就去向警察告发信代“拐骗”由里的事情。信代说:

“如果你敢说出去,我就杀了你。”(大概意思)

信代辞职了。她离开的原因,不单是因为害怕警察的抓捕,更多的,她害怕的是失去自己的孩子,和妈妈的身份。

她本来就不曾被赋予成为母亲的权利,现在有一个孩子选择了她,命运却连这种昙花一现的眷顾也要夺走吗?

信代舍不得。舍不得那一点儿由里给她的、如同甘霖的滋味。

是什么?让一个普通且世俗的女人,愿意为一个非亲非故的小女孩以命相搏?

是那道疤痕背后不予言说的以泪洗面?

或者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呢?

信代没做过母亲,她不知道。

她甚至不知道,她的孩子,是如何称呼她的。“妈妈?”“母亲?”

我在安藤樱的表演里,看见一个人迷失在她自己里,看见一个人陷入她自己的漩涡,她不曾决定来到这个世界,也不曾决定遇见治、遇见初枝、遇见祥太、遇见亚纪、遇见… 由里,但她怎么却也逃不了这烧心的遇见呢?

信代是由里的“假妈妈”,但是她烧掉了“捡到”由里时,由里带来的一切——

她的命运。

并且由里是完全同意的,甚至还有一些感恩。她还小,不懂得什么事爱恨,但是她知道冷暖,知道这个世界里的人,原来并不一样:

原来会有人像信代这样紧紧拥抱她。

这是是枝裕和再一次对

政治正确发起的攻击:

小偷竟是有情人。

信代作为《小偷家族》这个故事的起因,作为把所有人联结在一起做小偷的“元凶”,竟然是一个温暖的、在最后牺牲自己保全她人的人。

是的,他说过奶奶初枝的坏话,还取走了她银行里的存款。

甚至在由里刚到家里的时候,并不那么喜欢她。

但是她却是命运真正的受害者。

在原生家庭中,她受到父母的残害;在初次婚姻中,她受到爱人的折磨;最终作为一个单独的女性,她也没有生育能力——

没有建立与人之间毫无利益关联的天赋。

所以她“杀人”(自卫),所以她建立小偷家族(拯救),她是一个我们生活里人人喊打的坏人了吧?

但她最初又到底是做错了什么呢?

是枝裕和借由信代,继续挑战着政治正确的底裤——

我们生来就非要做一个好人

不可吗?

如果是命运先动的手呢?

是枝裕和在每一个角色身上,都设置了类似的机关来进行叩问。

他在《小偷家族》中的人物速写和勾连,并没有《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那么凝练与谦和。他是带着暗器来的,自戕并伤人。

这一点在树木希林扮演的初枝身上,体现得更加尖锐,但是限于篇幅,我就把更多的内容放到日后安藤樱、树木希林与是枝裕和的人物专题里进行叙述吧。

但是时间来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慢慢地越来越悲凉,又不止是悲凉——

还有反反复复的表达“不信任”。

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东西,好像并不对。

什么好坏,什么意义,谁又能替我决定呢?我连面对诞生和死亡,都是被动的。

人,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这是来自是枝裕和的询问。

可惜也可爱的是——

人生虽长,但你不用填写一个“正确答案”。

往期精选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阅读我的推送,还请将公众号

・置顶・

… Everyone is hur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