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照秘闻——别了,小六龄童(六小龄童章金莱之兄)

2014年大年初一晚7时10分,一代“猴王”、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章宗义,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念着毕生钟爱的猴戏,缓缓合上了双目。听到这个消息,旅居福州的我顿时泪湿双颊,霎时,与章宗义父子相交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题记

小六龄童章金星在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饰“传令猴”

以猴戏轰动中华而闻名海外的,自然要数六十年代初浙江绍剧团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根据传统剧目《三打白骨精》和《大破平顶山》改编的。故事出自《西游记》。唐僧去西天取经,经过宛子山。山妖白骨精将他抓去,请老母金蟾大仙前来同享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孙悟空化作假金瞻大仙,让白骨精现身说法,如何变成村姑、又如何变成老妪、老翁欺骗唐僧,唐僧终于悔悟。孙悟空现出原形,将白骨精打死,救出唐僧,又踏上新的征途。

六龄童章宗义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饰演“齐天大圣”孙悟空

1961年10月,章宗义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剧组赴北京演出,毛泽东、刘少奇、郭沫若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同时郭沫若写下了七律《看》:“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沫若: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读郭沫若诗后的毛泽东也于1961年11月17日写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第一次见到六龄童章宗义和小六龄童章金星还在六十年代初。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赴怀仁堂演出后红极一时,接着是来家乡上虞演出。那时,文化生活极为枯燥,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又是一出声振中华的名剧,加之该剧的主演六龄童、七龄童这对亲兄弟(六龄童章宗义扮演孙悟空,七龄童章宗信扮演猪八戒)又是家乡人,受到乡亲们的欢迎可谓是空前绝后。一场演出,几百张票,谁能拥有,至少这一天他是一个“幸福中人”。由于父亲时在机关任职,故使年仅10岁的我也有幸成了“幸福中人”, 小伙伴中间的“人上之人”。曲折的剧情、精湛的演技、高昂的绍腔、引人入胜的武打场景,无法从我那儿时的记忆里抹去。特别是我的同龄人、扮演传令兵的小六龄童章金星的演技,更是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赞叹不已,弃学从艺的念头亦在脑海里不时涌现。

小六龄童章金星演出照

小六龄童三岁即随浙江省绍剧团演出并从父六龄童、伯父七龄童学艺,八岁成为该团正式学员。曾主演绍剧传统戏《打半山》、《齐王哭殿》等。在现代戏《智取威虎山》、《血泪荡》、《节振国》等剧中均有他出色的表演。他曾随剧团二次北上、一次南下,并多次为国内外元首及国宾演出。

1957年12月15日周恩来观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章金星

1957年12月14日,绍剧《大闹天宫》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演出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六龄童,并怀抱小六龄童扮演的小罗猴合影留念,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瞬。小六龄童的表演艺术天真、淳朴、诙谐、幽默,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欢,为章氏猴王世家猴戏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想不到的是,舞台一遇,意成永诀!1966年4月13日,小六龄童因患白血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17岁。那时我正在家乡的中学上学,得此噩耗,和几个与小六龄童有一面之交的同学,把那张印有周恩来总理怀抱小六龄童的海报,端端正正贴在操场的篮球记分牌上,恭恭敬敬三鞠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表示对同龄人的哀思。

六小龄童章金莱饰演《猴娃》中兄长章金星(“猴娃”)

二十多年后,为纪念猴娃小六龄童,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华华集团联合拍摄了由冰心老人题写片名的八集电视剧《猴娃》。《猴娃》中“猴娃”(章金星)—角由其弟六小龄童章金莱饰演。此时已步入中年的我惟独对此儿童剧一集连一集地看完,并向刚读完小学的女儿讲述儿时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