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的酿成,完全是明代宗自找的!

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不听大臣劝阻,受了权宦王振的鼓动,一意孤行亲征瓦剌(西部蒙古),结果被瓦剌大军包围在今河北怀来的土木堡,战败被俘。

抓了人家皇帝,瓦剌首领也先还想趁机攻打北京、继而拿下整个明朝,因为那时北京防卫空虚,正好可以去捡便宜。

谁知明朝动作奇快,皇太后立即命英宗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十天后又经文武百官奏请,立郕王为帝,是为明代宗,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

由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临危受命,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

于谦上任后,立即投入紧张有序的抗战准备。

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动作也不慢,很快陆续赶到北京。

十月初一,也先亲率一路精兵,经大同、阳和,占领了位于河北易县城西四十公路的紫荆关,仅仅十天就逼近了北京,大军驻扎在西直门外。

然而,之前那么厉害的瓦剌军,此番却遇到了克星。

先是在彰义门,也先的先锋部队被于谦派兵狠狠收拾了一顿,紧接着派兵夜袭,搞得瓦剌兵疲惫不堪。

十月十三日,也先趁风雨大作进攻德胜门,不料于谦命大将石亨在城外民房内设好埋伏,然后派小股骑兵,将瓦剌军诱入埋伏圈,被神机营的火箭射死无数,随后又遭前后夹击,伤亡数字又上升了几个“档次”,被打死的,还包括也先之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瓦剌军大将。

也先发现明军主力在德胜门,啃不动这个硬骨头,便转攻防守相对薄弱的西直门,于谦从彰义门、德胜门抽兵增援,瓦剌军被打退。

第二天,也先再次进攻彰义门,被于谦埋伏好的神铳手、短抢手击退。

奋勇打击敌人的,还有各地的百姓,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不断对敌人进行袭击。

尤其是北京的百姓,他们积极协助官军,纷纷登上房顶,用砖头、石块招呼敌人。

北方各边陲重镇的守军也决心与城共存亡,为了保家卫国,人人将生命置之度外,居庸关的守军更是拿出了拼命的架势,将也先的中路军死死挡在关外,把居庸关守得如磐石一般。

进攻北京各门都不奏效,而且败得还很惨,也先怕了,明朝各路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更是令他冒冷汗。

再不撤退,恐怕后路就会被切断,永远也回不了老家,吃不着家乡的羊肉了!

十月十五日夜,也先率领一部人马,挟持着皇帝俘虏,向紫荆关撤退。

于谦立即命令石亨集中火炮,向瓦剌军营招呼,炸死一万多人。

于谦又命令大军分路追击,也先拼命狂逃,总算赶在全军覆没之前,逃出了紫荆关。

中路军、西路军都吃了大败仗的消息传来,脱脱不花率领的东路军不敢再战,马上撤退。

十月二十日,脱脱不花(瓦剌名义上的大汗)单独遣使进贡,到北京议和。

至此,“北京保卫战”以明军大胜而结束。

也先企图利用皇帝俘虏要挟明朝的阴谋失败,又不敢一刀砍了,就想赶快丢掉这个烫手山芋,把明英宗送还明朝。

他想“退货”,这边却不想接收。

大臣们当然不敢有这个想法,好歹是自己人啊,何况还是他们的“太上皇”。

不想接收的是明代宗朱祁钰,而且对于哥哥回国这件事,他还有点害怕——怕这个哥哥回来后,他的位子就不保了。

他的怕是有道理的——当初匆匆忙忙立他为帝,本来就是为了安定天下的权宜之计,朱祁镇回来后,把位子还给他,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朱祁钰

所以,当大臣王直等人“议遣使奉迎”时,朱祁钰很不爽:“当初朕本来不想坐这个位子,都是你们逼的!”

虽然没有挑明他的心思,但这句话的话中话,已经很明显了。

然而,在“北京保卫战”中树立了极高威望的于谦说话了:“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意思是天位已经定了,不会有其他变故了,太上皇即使回来,位子还是您的,请皇上放心,否则我就辞职。

既然于谦给他吃了定心丸,朱祁钰也不好再说什么,再说那个俘虏是自己的哥哥啊,不让他回来,国人怎么想?历史怎么评价?

于是他只好说:“好好好,听你的,听你的。”

朱祁镇回国后,确实风平浪静,没出什么幺蛾子。

因为他一回来,就被弟弟软禁在了南宫,派人严密监视,时间长达七年。

软禁期间,朱祁镇即使想重坐龙椅,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想象,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吃了睡睡了吃,回忆回忆当皇帝时的威风,和当俘虏时的屈辱,他基本上不会有别的“痴心妄想”。

朱祁镇剧照

再说了,当初不听大臣们一再劝阻,草率亲征,落得如此下场,也是他咎由自取。

然而,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在被软禁七年后,梦幻一般变成了现实。

爆发于景泰八年(1457年)的“夺门之变”,一下子就把那张本已不属于他的龙椅,又塞在了他的屁股底下。

而怕失去皇帝宝座的朱祁钰,却是怕什么来什么,不但被哥哥夺了皇位,也被软禁了起来,还落得个“死因不明”的下场。

于是问题来了:都风平浪静七年了,朱祁钰皇帝的位子也坐稳了,老天为什么还要“害”他呢?

于谦给他吃的那颗定心丸,怎么失效了呢?

不能怪老天,也不能怪其他任何人,要怪,就怪他自己。

因为当皇帝太爽了,他一个人爽还不够,还想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也爽一爽。

于是,他废掉之前的合法皇太子、哥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朱见深剧照

谁知朱见济没这个福分,第二年竟然成了短命鬼,一命呜呼了。

那时的朱祁钰正当壮年,太子死了,马上造人再弄一个太子出来,也许还来得及。

然而,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太子死后没多久他就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到了无法临朝的程度,别说再弄一个太子出来,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了。

皇储问题,顿时成了大问题!

如果皇帝挂掉,太子又没了,帝国的接班人怎么办?帝国怎么办?国不可一日无君,难道让其他亲王,群起争夺帝位吗?

一些大臣,自然而然想到了被软禁的太上皇朱祁镇。

为首的,是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太子太师、忠国公石亨。

眼见皇帝“疾甚”,石亨与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虽然有“以邀功赏”的个人私欲,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除了这个,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1457年十月十六日夜,他们动手了。

徐有贞、石亨等人,率一千多石亨的家兵,偷偷进入长安门,直奔软禁朱祁镇的南宫而去,毁墙破门而入。

睡梦中的朱祁镇,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他们“抓”走了,用辇车载着,从东华门入宫。

守门的武士先是拒不开门,朱祁镇大喝一声:“朕乃太上皇也!”

武士们只好把城门打开,放他们进去。

第二天早朝,当左都御史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此前被蒙在鼓里的文武百官,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三天后,朱祁钰就死了,死因不明,有人说是被杀害的。

朱祁钰死不足惜,却连累了“北京保卫战”中的一大批功臣,挽救了明朝的于谦更是被徐有贞诬告,以谋逆罪被复辟后的朱祁镇处死,其他当初拥立过朱祁钰的大臣,也纷纷被朱祁镇以谋逆罪处死。

而所有助朱祁镇复辟的功臣,比如石亨、徐有贞等,自然都心想事成,都得到了高官厚禄。

只不过,这些“功臣”的结局,都不太美好。

因“首功”被封为忠国公的石亨从此权欲膨胀,骄横跋扈,朱祁镇越来越看不惯,最终因其侄子谋反,被皇帝老儿“顺便”以谋反罪下诏处斩,没来得及砍他脑袋,他自己病死狱中了;

因功爬到内阁首辅位置、一句“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害了于谦的徐有贞,后因排斥石亨而遭报复,先是被贬为广东参政,后又被流放到云南保山,虽然于成化元年获准恢复官员身份,但仍赋闲在家,再也未获起用,于成华八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