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大施玉英:暑期,让孩子改“斜”归正的最好时期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眼球变化是由斜视引起,

所以就姑息了儿童斜视的疾病发展,

等到想起来治的时候

暑假,

可以说是让孩子改"斜"归正的最好时期。

【先天性内斜视】

特点:

1. 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

2. 多数双眼视力相近,可交替注视

3. 多为轻度远视,戴镜无法矫正眼位

4. 可伴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

手术时机:

若眼底无病变,交替遮盖单眼2小时/天,平衡双眼视力发育。

不超过2岁,最早可6个月手术。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特点:

1.发病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2岁半

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3.散瞳或戴镜斜视度数减少

4.常合并弱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

2.全屈光处方配镜;

3.戴镜3-6个月后眼位不能完全矫正,非调节部分应手术治疗;

4. 调节部分继续戴镜矫正。每年重新验光一次,并根据屈光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间可以提前验光。

【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

特点:

可发生在正视眼、远视眼或近视眼,多数为中度远视。

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3岁,看近处斜视角大于看远处斜视角。

矫正屈光不正,使视远正位,或小于10Δ;配戴双焦点镜,即下加+2.50D - +3.00D。

以上治疗效果不明显时,选择手术治疗。

【非调节性内斜视】

特点:

与调节因素无关,无明显屈光不正,发病前多有高热、外伤等原因。

戴远视眼镜,斜视度无改善。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后天内斜视,患者可立即感觉到复视。

病因是融合的破坏,颅内病变。

特点:

发病突然,可为间歇性或恒定性内斜视,伴有同侧水平复视。

眼球运动良好,斜视角各方向相等,无眼外肌麻痹体征,可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

1、神经内科会诊,排除颅内疾患。

2、内斜轻,复视干扰不大,可以观察。

3、矫正屈光不正,用低度数的三棱镜中和复视。

4、内斜度数大,症状稳定后手术矫正。

【先天性外斜视】

特点:

1岁以内发病,外斜视恒定,双眼运动正常,可合并头位异常。

多为轻度屈光不正,可交替注视。

67%合并眼部及全身疾病

1.5-2岁考虑手术,二次手术的几率50%。

【间歇性外斜视】

特点:

畏光,喜闭一眼。

多无明显屈光不正,多呈交替性斜视。

手术时机的选择:

1、 两眼视力基本平衡,相差2行或2行以下。

2、 3岁以下,外斜时间占一半及一半以上。

3岁以上,远立体视的破坏。

【恒定性外斜视】

眼位始终向外偏斜,

不能控制双眼视轴平行

特点:

82%视力正常,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性外斜视。

眼位偏斜与屈光不正无特殊关系。

斜视度通常大而稳定。

1、矫正屈光不正,提高成像清晰度,增加融合刺激控制外斜视。

2、治疗弱视,通过遮盖主眼提高弱视眼视力,进而改善融合控制。减少外斜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眼科专家施玉英提醒:

"发现斜视,应尽早到专科医院就诊治疗,检查后和就诊医生确认最佳的手术时机。完美的斜视治疗不仅能矫正眼位,使其看上去美观,更会帮助患者双眼视功能达到功能性治愈。"

医生介绍:

原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专科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白内障手术尤为精湛,是我国最早掌握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眼科医生之一。曾两度赴美国眼与白内障基金会学习进修,并获其颁发的世界优秀眼科医师奖。是我国眼科界白内障专业享有声望的知名专家。

擅长领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