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书痴67


勃列日涅夫是一位十分有争议的前苏联领导人,其在位18年,论时间仅次于斯大林。但是对于斯勃列日涅夫的评价,往往毁誉参半,在其执政之时,前苏联的社会上就广泛存在着对于他的流言蜚语,各种政治笑话横飞,可以是勃列日涅夫是拥有笑话最多的国家元首。


尤其是关于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笑话往往只牵扯勃列日涅夫自己,是为其量身定制的笑话。 勃列日涅夫起初并非是一个十分显眼的政治人才,其刚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之时,被认为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学历很低,被认为缺乏学问。再加上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尤其不喜欢文案写作。与之前的苏共领导人相比,勃列日涅夫既没有列宁的政治天分和理论水平;也没用斯大林的超强的意志与狠辣的政治手段;也没用赫鲁晓夫革新思维和充沛的精力。


因此勃列日涅夫展现给大家的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平庸。 正如一则笑话表现的: 勃列日涅夫公寓的电话响了, 勃列日涅夫的妻子维多利亚彼得罗芙娜拿起电话, 听到一名妇女问道, “ 您好, 我找列昂尼德伊里奇、” “ 你是谁? ” “ 我是他的一位老同学。” “ 你就是那位情妇吧, 列昂尼德从来没上过学。”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极具有权力欲望的人,阿尔巴托夫对他的评价,“ 在权力问题上他是个十足的现实主义者, 他能根据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参数去传统地理解现实主义。那就是: 领袖的权力并不取决于在其治下的经济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领导上的政策赢得民心的程度以及良好的舆论反应, 而是首先取决于它的实力—真正的、无情的、有形的强制力。”




李三万的三万里


勃列日涅夫以喜欢玉米🌽和自己给自己发勋章而著称。如果说明亡于万历的逻辑被认可,那么苏联就亡于勃列日涅夫了。

苏联在他任内达到鼎盛,同时又埋藏着衰亡的危机,后世评价毁誉参半。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的八任领导人中,在位18年,仅次于斯大林的29年,被公认的在历任苏联领导人中最不爱学习,最不爱思考,最没有领袖魅力的平庸之辈,堪称庸才治国。

1974年在他几度中风之后,几乎丧失了坚持正常工作的身体条件,但是还能统御苏联的行政管理,直到1982年去世。那么这个庸才为什么能执政这么长久还平静的死于任内,必有他的秘诀吧。 第一,在其1964年通过宫廷密谋的方式夺取政权后,在赫鲁晓夫的人员并没有斯大林式的清洗,也没有赫鲁晓夫式的随便给人扣帽子,而是巧妙地,艺术的、平衡的予以一一调整,做到水波不兴,没有大的调整,在其周围形成了以其为首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

由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是勃列日涅夫独当一面担任地方一把手的开始,在其周围就形成了他较为依赖的干部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以他的亲信组成的圈子,对于勃列日涅夫长期掌权发挥了特殊作用。

第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人事关系人情化,也很有特色,比如勃列日涅夫非常现实,经常说对经济工作不熟悉,对外交工作不熟悉,意识形态工作不太了解,出门视察或者会见下属,总是赠一些小礼品,这样平易近人的风格,为他收获了不少人心。

至于见面时的拥抱、吻面, 成了勃列日涅夫的常规礼节,除此之外,经常以授勋来笼络人心,各式各样的勋章在他时期泛滥无边。

第三,收获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利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升高的时机,扩大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出口量,大肆聚敛财富,石油美元,这是他当政18年的经济基础。

第四,对农民好,加大对农民投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对外与美国霸权竞争,建立强大的核威慑力量。

勃列日涅夫大力发展海军,把海军定位为“红军的忠实助手”,终于在他手里,实现了俄罗斯300年的帝国梦,成为两级格局中的一级,成就了苏联的霸业,这是他的民心基础。

勃列日涅夫之吻

作为一个守业型领袖,勃列日涅夫相对其他领导人来说劣势是明显的,但他能认清形势,在后革命精英年代为自己创造新的执政资源,这是他的高明,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期特约作者.一碗凉粉,对原文有改动。


历史传讯社


如何评价他?我就说一点,勃列日涅夫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首倡者。36年前的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到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府塔什干,发表了一个长篇讲话(塔什干讲话)。其中,明确承认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强调了中方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建议双方磋商,并采取两国都能接受的措施来进行。中方马上注意到了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中所传递的信息,并随后有了3月26日的官方回应,由时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钱其琛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表明中方已“注意”到了这个有关中苏关系的讲话,但中方“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声明念完,没有提问,发布会结束。这也成为了我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中美已经建交,而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包袱越来越重,美苏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也正在加剧,苏联大有力不从心之感,战略调整已不得不为之,这其中缓解对华关系就是重大举措之一。到1989年戈尔巴乔夫进行历史性访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至此,中苏关系已经历了三个“十年”:从1959到1969年的论战十年,从1969到1979年的对抗十年,从1979到1989年的谈判十年。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取而代之,但直到现在,中俄关系没有再出现反复,边界问题已全部勘定解决,两国进入了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一句话就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中俄保持密切战略协作,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是有力的维护。

身处这样的有利局面之中,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忘了,是勃列日涅夫最早提出,要改善自五十年代末起恶化的中苏关系。当然,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冲突是在勃列日涅夫任内发生的,从那时起,对苏联来说我国逐渐成为了它仅次于北约的死敌,中苏进入了对抗十年。但无论如何,“塔什干讲话”被认为是勃列日涅夫政府对外政策重大变化的信号。


人称黎叔


勃列日涅夫积极采取对外扩张政策,消耗了苏联大量国力;他大搞个人崇拜,纵容国家腐败,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1.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1964年至1982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他曾经当过工人,青年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莫斯科农业大学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伍,获得中将军衔,二战结束后开始分管苏联海军工作。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欣赏,并且曾经担任过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第一书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他开始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2.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经济发展特别好,因为他重视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积极开展石油和天然气贸易。苏联建设了通往欧洲各国的石油管道,把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欧洲市场,给苏联带来了大笔财富。1965年至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年增加,已经达到了美国生产总值的67%。苏联的国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开始发展军事工业,生产、制造了大量先进武器,提高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导致苏联每年的军费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苏联也取得了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地位,成为了超级大国。



3.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的内心开始膨胀,1979年他批准10万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他希望占领阿富汗后,继续占领巴基斯坦和伊朗,得到波斯湾的出海口,使苏联能够控制中东地区。而欧、美国家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消耗了苏联大量的国力,使苏联经济陷入衰退。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开始出现大范围的腐败,官僚主义盛行。在苏联全国请客送礼,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财产,而且腐蚀了一大批干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他的家族就有很多人因为腐败而被审判。勃列日涅夫大搞个人崇拜,他一生中得到过114枚勋章,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勃列日涅夫。


杜达特洛夫斯基


人们对勃列日涅夫的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到达了苏联发展的顶峰。但由于未能认清苏联长期以来积累的种种矛盾,再加上他执政个人主义观念比较明显,最终导致其在统治期间,社会矛盾愈加尖锐。

在当时,勃列日涅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在其执政期间提出的经济举措让苏联人民的底层工资得到提升,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很多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其次,他大力发展军事产业,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得到提升,核武器得到快速发展。勃列日涅夫虽有恐怖的三重吻之称,但在民意调查中,支持他的人超过50%,是当时苏联人民心中最受欢迎的领导人之一。



当然勃列日涅夫也有失误之处。再其当政期间人们对他的评价中,有很多人认为其重视斯大林专权。也许出于其个人主义,很多人认为,其领导举措过于专权。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政治阶层,国家官员贪污,受贿,腐败现象严重,这也加速了人们对勃列日涅夫的负面评价。

勃列日涅夫还大搞他本人的个人迷信,为自己颁发各种勋章奖章,提拔重用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之人。导致在执政期间产生停滞时期。

所以,勃列日涅夫既是“好人”,又是“坏人”。


明白历史


列日涅夫,全名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生平简介

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另外,在1977年6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会议,解除波德戈尔内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担任这一职务,出现了勃列日涅夫独揽党、政、军大权的局面,集体领导体制被放弃。

在其执政期间,大力发展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不足十年,就取得了和美国战略地位势均力敌,并且苏联经济实力和国家影响力也达到了历史顶峰,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同美国在全球范围的争霸。




1982年11月10日,在多年痼疾之后爆发心脏病,勃列日涅夫于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自己的寓所内突然逝世,享年76岁。

人物评价

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达到了鼎峰,核武器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军事上的超级大国,并且苏联人民的生活指数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是在其执政期间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并且力图再造斯大林模式,重现斯大林的个人集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的这种做法加剧了苏联社会固有的矛盾。从侧面促进了苏联的解体,葬送了苏联。


258728192888


苏联早期的革命者掌权时代结束后,继任领导人都是没有什么资历的人。但是惯于用威望巩固自己地位的领导人,就要推行个人崇拜。把自己描绘成反腐倡廉,从小就积极勤奋的人。

勃列日涅夫给自己授予元帅军衔和大量的苏联英雄称号。美化自己。

由于坚持扩军备战,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是止步不前的。客观上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