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个县,2100年不改名,万名贫困户盼这枚山中百年坚果脱贫

每年八月天气正热之时,远在河南卢氏县大山里的青皮核桃也迎来了新的一年的收成期,原生态保存完好的的卢氏县,拥有大自然最美的馈赠,灵山秀水的自然风光也令这小小的卢氏县有着“河南后花园”和“河南小西藏”之称。

生长于卢氏县深山中青皮核桃同样也是受大自然恩赐之物,卢氏县的青皮核桃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作为河南省海拨最高的县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早晚的温差气候使这里的核桃的生长得到了更好的呵护,核桃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优于其它产地的核桃。

去卢氏县的山中走一圈,路边随处可见自然生长的核桃树,任由山泉水来滋养,有的树高耸入云,年过百岁。这里的青皮核桃是老品种核桃,果仁十分饱满,口感脆爽,回味甘甜,自然生长的野性赋予了它特别的香味。

2100年不改名的卢氏县是全国少有的双千年县,有千年的历史,千年不变的名字。相比较卢氏县浑厚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座革命老区县还有2万多名贫困户,他们靠着祖辈相传的核桃树获得生活的全部来源,每年核桃成熟时即是他们载上希望的时候,除了拥有靠山水滋养的核桃树,他们别无生存二法。王大哥即是其中一户,他全家的收入来自十几棵核桃树。

每年核桃成熟季到来时,王大哥和山里的山民便开始了了一年的忙碌。因为采摘核桃目前也没有机器的方法可以运作,核桃成熟时他们需要爬上树,用自制的打核桃的工具将核桃打下来。

贫困户王大哥说一棵六十年树龄的核桃树打下的带青皮核桃是70到80斤,褪出果肉的话四斤带皮核桃出一斤果肉,为了不影响核桃的口感,取核桃肉他们还是用手工的方法。

手工剥除核桃肉很麻烦,用小刀先将大块的青皮剥下,结合清水用铁刷子继续刷理剩下的残余青皮,最后用细针和牙刷仔细清理。整个过程最好带着胶皮手套进行,否则手上的皮肤会被染黑。人工剥青皮的最大好处是皮色好看,自然离骨的核桃皮发暗。

今年的情况有点糟糕,三四月份的倒春寒导致核桃减少,这让山里的村民更加忧心忡忡,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生活的柴米油盐都在这一棵棵的核桃树上挂着。

每一条通往山间的都是异常艰辛,山高路远,道阻且长,连贩子都懒得进山来收购核桃,偶有一两个贩子进山收购,却要拼命压低价格来收购。

过去核桃需要山民自己运送出去。王大哥说,“我们都是用肩扛,一下子扛个六七十斤,一天来回十几趟,运到山下。累倒是不怕累,我们就盼着核桃能卖出去。一家子就指望这十几棵树了。”

尝鲜期仅一个月的鲜核桃,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煲汤,相比较干核桃,它给人体提供的氨基酸含量更优于干核桃。虽然倒春寒令今年的核桃减少,但是卢氏县的王大哥也迎来了一丝希望,今日头条的扶贫团队走入深山中,他们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深山中的好货带出山外让更多人可以尝到它的味道,并帮助像更多的像王大哥一样的人将核桃售出改善他们的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