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赵后,太子丹的这个决策加速了燕国的灭亡,而魏国更是悲惨!

秦国在灭掉赵国之后,算是搬掉一个巨大的绊脚石。而且在灭掉赵国之后,秦国的东进可以有更多种选择。可以趁机进攻魏国,也可以北上灭燕,可以选择南下灭楚,或者东进灭齐。在战国末期,可以跟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楚国,现在赵国已经被灭了,只剩下一个楚国,魏国、齐国、燕国等国已经不足为虑。

嬴政早期是生活在赵国,燕国太子丹也在赵国当作质子,嬴政跟太子丹的关系十分的好。到了嬴政继位之后,燕太子丹又质于秦,这时候嬴政对待太子丹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就变得十分的冷漠。太子丹一气之下就于秦王政十五年私自逃回燕国。从此之后,秦、燕两国断交,太子丹和嬴政也变成了仇人。

在秦国灭赵之后,王翦率领大军驻扎在中山,兵临燕境,但是秦王政还没想好下一步要不要打燕国。这时候燕王喜已经慌得不知所措了,鞠武提出要联合三晋、齐国和楚国,然后再说服匈奴一起抗秦。这个建议被太子丹否决了,当时的三晋就剩下一个岌岌可危的魏国,赵国跟韩国已经被秦国灭了;齐国跟秦国交往比较密切,长期处于袖手旁观的状态;而楚国正在闹内乱;匈奴不捣乱就不错了,更不可能帮燕国打秦国。这时太子丹提出要刺杀嬴政,于是在秦王政二十年,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和秦舞阳搞了一出“荆轲刺秦王”,结果荆轲当场被杀。

太子丹弄的这出“荆轲刺秦”,直接惹怒了嬴政,于是秦国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燕国。王翦和辛胜从中山向燕国发起进攻,燕军的主力和代王嘉(赵公子嘉逃到代郡自立为王)的部队在易水设防。在秦王政二十年,在易水之西大破燕、代联军,直逼燕国都城。秦王政二十一年,王翦攻克燕都蓟城。燕王喜跟太子丹逃往辽东郡,代王嘉逃到上谷。秦国将领李信在追击的过程中,再次击败太子丹的部队。燕王喜无奈只能杀死太子丹,向秦王政求和。嬴政虽然没答应,但是燕国跟代王嘉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了,于是就调转部队趁势灭魏。

赵国被灭之后,楚国才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在攻破燕国的时候,秦国已经发兵去攻打楚国了。但是魏国再赵和楚之间,于是秦王政在灭燕之后,大举攻楚国的时候,分出一部分的兵力,去灭掉了本来就岌岌可危的魏国。

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国将领王贲带兵攻魏,魏国放弃了国都大梁以外的全部土地。秦军围困大梁,掘开黄河堤岸引水灌城,经过三个月的围困,大梁城被河水冲垮,秦军攻入城内,魏王假投降被杀,魏国就这么被灭了。魏国灭亡后,秦国的大军可以直接开进到楚国的边境,秦王政开始着手南下灭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