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好吃,但弄得不好却会让人送命!您千万得担心!

凉拌黑木耳,

凉爽适口,营养丰富。

但最近,浙江金华7岁的小女孩,却因吃木耳吃进了ICU抢救,多脏器衰竭,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

小女孩的病情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那盘在露天泡发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

常见的黑木耳为何就变成了毒药?

黑木耳还能不能吃了?

浙江省疾控中心就“毒木耳”事件做出回应,对小女孩的血液进行检测,发现血液中有米酵菌酸,一种致命的毒素。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最适宜产毒温度26℃)产生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其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食用后即发生中毒。

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都是小意思,肝昏迷或者是死亡都是有可能的。

它可能存在于变质黑木耳、鲜银耳、发酵玉米面制品和其他的淀粉类制品中。

同时,浙江省疾控中心对小女孩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进行检测,发现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米酵菌酸。

但是,小女孩确实是因为吃了黑木耳导致中毒的,并且近几年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

2016年7月,辽宁一对夫妇,因吃了泡发近两天的黑木耳,双双出现中毒症状,造成肝肾衰竭、脓毒性休克;

2015年8月,长沙邓女士因吃了泡发2天的木耳,多器官衰竭最终不治身亡;

2015年7月,浙江陈先生吃了泡发快3天的黑木耳引起中毒,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一周后才脱离危险。

仔细分析这些中毒事件,不难发现:他们的木耳都泡发了2~3天。

泡发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可口鲜美的黑木耳变成了致命的毒药?

关键词1:长时间泡发

椰毒假单胞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长时间的泡发,黑木耳本身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再加上露天的高温环境,很容易就会产生毒性非常强的米酵菌酸。

不过,根据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对“涉事”干黑木耳及其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显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所以,要想产生米酵菌酸,还需要第二个条件。

关键词2:特定的外部环境

除了长时间泡发以外,专家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而这恰恰也是很难在实验室中被模拟的。

比如,浸泡时周边有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残留食物残渣。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都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而且,高温高湿的外界条件也为椰毒假单胞菌滋生和产生毒素提供有利条件。

结论

干黑木耳本身并不含米酵菌酸。如果卫生环境良好,短时间泡发很难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应该如何泡发木耳?

时间

通常来说,用冷水泡1~2小时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最多也不要超过4个小时。如果用热水泡,时间还要更短。

卫生环境

日常应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场所和浸泡容器,不留食物残渣,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产毒的椰毒假单胞菌抵抗力甚弱,56℃、5分钟即可被杀死,常用浓度的消毒剂也可短时间把它杀灭。良好的卫生环境不利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

下列情况要弃用

① 如果泡发超过24小时,建议就不要吃了,特别现在天气炎热,更容易滋生病菌。

② 浸泡后如果闻到有异味,或者摸到有粘液,说明变质了,赶紧扔掉。

此外,

不用霉变的粮食制作发酵谷物制品,

不吃鲜银耳等,

也是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的有效方法,

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