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有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城楼——南门郭子

沂源鲁村镇小张庄社区,坐落在沂源西部20公里处,1430户,4346人。据村南出土的古墓群考证,该村建于唐朝末年。张氏在此落户取名张庄,为区别于大张庄遂更名为小张庄。

小张庄村南有个古老的城门楼----南门郭子,住在南边上的人叫它西门郭子,根据村民居住的位置不同,称呼自然不同。南门郭子(城门楼)建自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据老人们讲,修建郭子,是因为当时道教盛行,有个叫王建入的道士,为了乡里五谷丰登、四季祥和,组织当地信徒和徒弟在此地建了个拱形门。在拱门顶上上建了个庙宇,庙宇里雕刻泰山之母、眼光奶奶、千手千佛观音的佛像来供奉。每年正月十五,带领弟子步入石门前点上香火,虔诚的敲打木鱼诵经。据说患有眼疾的村民,诚心祈祷就会恢复光明,故此,一时间香火鼎盛,八方善男信女都慕名来进香,虔诚许愿,香火鼎盛。

解放前夕,破除四旧,所有的庙宇雕像都被拆除了,只遗留刻有泰山圣母、主财积功德的半截碑文在门楼一隅,与门楼上五百余年的老榆树遥遥相望。

明朝的郭子,保存完好至今,实属罕见,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门楼古朴厚实,顽强的屹立村中。它默默承载了岁月的沧桑,鉴证了时代的变迁。神秘门楼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神火鬼狐有趣的故事,偶尔行人路过,也会说:不要动门楼上的任何东西,包括树枝,为啥?要命!其实,也正是这些故事在村间流传着,才让人们心存敬畏,让此城门楼得以保存至今。古村落被纳入保护范畴,郭子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着它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村子里也渐渐有了平时罕见的游客身影。

走近城门楼,此门洞长10米宽5米,许多巨石垒砌,洞下略显阴冷。朴拙苍老的郭子城门楼上,映入眼帘的不只是一棵棵高大的树,而是一群有灵魂的树木,巨大的树株苍翠葱葱,这些树的树干又粗又高,因为生长在门洞上方,更显得树木高入云霄,树冠茂密荫遮蔽了半条街道,古朴而丰韵,幽玄而静谧,看到它立时获得一种全身心的安慰,霎那间进入了虔诚境界。目睹此门,心随之宁静,炎热的天气里步入门洞,那份清凉静静抚平狂躁的心,步伐轻柔不敢喧哗,恐亵渎老人口中所说的——“神灵”。

有一位老人家白发苍苍,在门下纳凉,看得出身体仍然强健,他赤脚站在郭子门楼下边,用驱蚊艾草点燃了手中的旱烟,热情地向我们聊起石门郭子,战乱时期,村内修建了石围子墙,围墙分有四个门,大南门、小南门,西门和东门。因为北方是山,天然的屏障故无北门。他说,这里曾是国民政府时期山东省政府机关所在地,那时的山东省政府主席叫沈鸿烈。据老人讲述从祖辈们口中得到的繁华景致:商铺、银行、当铺、集市,一直聊到小张庄战役的惨烈,再到土匪横行,岁月唤醒他那记忆深处的闸门,他布满沧桑的脸如同这个石门郭子形成了重影,令人喟叹不已。

一条古街巷横穿门洞,古朴典雅,不远处几个小脚老人在树下唠着家常,远处的花儿喧闹在小院门前,衬了这座古城门楼的绿意,更增添了许多的诗意。我随坐在郭子门楼下听大家七嘴八舌的讲着耐人寻味的有趣故事:

在很久很久前的某天,逢集,有个外地的人,来南门郭子树荫处支起炉子来做爆玉米花的生意,因为爆玉米花需要生炉子,生意人就在南门郭子下捡了许多枯枝准备生火。路过此地的一个老汉看到了,好心劝他:”你去远处捡点树枝呗,这个地方风水紧,一般人动不得。”外地人一脸不屑,小声嘀咕道:“乡下人就是封建迷信,吓唬谁啊,是不是欺生啊,老子就是动。”又刻意去门口下扯了几根枯枝将炉火生了起来,老汉摇摇头叹声气走了。不一会来了十多个爆玉米花的村民,等着爆玉米花给孩子们做零食,第一锅爆出来,全没开花,一锅哑巴,为了不影响生意,爆玉米花的人将爆出的哑巴玉米免费返还农户,告诉他玉米锅没烧好,起锅有点早,不影响,白送您了。第二锅玉米花,外地人晚起锅一分钟,爆出来,还是哑巴,第三锅、第四锅……爆了正好18锅,没有一锅开花的,一分钱没赚到,给客户赔了一早晨的不是,只得收拾东西走人了。

还有个村民,在务工时,锤子手柄断了,就准备去郭子上砍根树枝,一爬上郭子门楼,满眼的粗蛇盘绕,吓得拿石头去砸,石头底下也是小蛇匍匐,吓得一溜烟跑回家里,向老人说及此事,老人说他,多亏没有破坏,破坏了就不是吓唬你这样简单了。村里人对这座石城门楼郭子的感情,就如同捍卫家园的神兵,对于外地人,看到此南门郭子,也能激起思古之情。小编迷恋古门楼和古建筑,它就如一部鲜活的历史,一砖一瓦一砂一石都深藏在寂寥的苍桑里,多少兴衰存亡悲欢离合都曾在这儿上演过,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回忆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