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触电”

中学时,张爱玲就曾有过“想学画卡通影片”,在她的小说中,常常有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如《金锁记》中,曹七巧守寡前后10年间,那一系列变化的描写,被“迅雨”(即翻译家傅雷)大为赞赏,运用了电影“巧妙的转调技术”。

1946年7月,文华影业公司名编导桑弧经柯灵介绍,约请张爱玲编写电影剧本。

此前从未写过电影剧本的她,凭着“触电”之心,以及电影艺术素养,与桑弧合作了几部电影。

《不了情》

一个“美丽苍凉”的哀情故事:贫寒的家庭女教师廖家茵,婚姻不幸福的主人公夏宗豫,相识相怜而相爱,却又难以摆脱夏宗豫的无爱婚姻,以及廖父厚颜无耻的胡搅蛮缠,最后廖家茵挥剑斩情丝,毅然高放弃爱情,对夏宗豫谎称回家乡和表哥结婚,却只身远走他乡,到千里之外的厦门去教书。

桑弧拿到剧本后,十分欣喜,立即将其作为“文华”的开山之作投入拍摄,选了当时最红的男影星刘琼,退隐多年的女演员陈燕燕出演男女主角。陈燕燕是张爱玲以往最喜欢的女影星之一,出演过30多部影片,被誉为“最有前途的悲旦”。她在抗战胜利前后曾一度息影,东山再起, “面貌依旧美丽年轻,加上她特有的一种甜味”,很受观众的欢迎。

《不了情》1947年初上映后,一炮打响,卖座极佳,产生很大的轰动效应。张爱玲乘势把《不了情》的电影剧本改写为中篇小说《多少恨》,于1947年夏登在桑弧为实际主编的《大家》月刊上,36年后又收录到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的小说电影剧本集《惘然记》。

《太太万岁》

桑弧随即又敦请张爱玲再写一个电影剧本,提出了创新的构想,对此,张爱玲欣然应允,这个剧本就是随后被桑弧搬上银幕的《太太万岁》。

与《不了情》悲情格调相反,《太太万岁》是一出世俗气息较浓的轻喜剧:主角陈思珍,一个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的家庭主妇,她想方设法,让吝惜势利的父亲出钱,资助丈夫唐志远办公司。不想唐志远发财后,移情别恋交际花,唐母也对她百般责难。她一边忍气吞声,一边想法帮助老公渡过公司破产的难关,又巧妙制服交际花的敲诈,并促成其弟与小姑的婚姻,最终赢得丈夫,两人重归于好。

张爱玲写得流畅风趣。桑弧巧妙地将这些纸上的“热闹”,转化为银幕上观众喜闻乐见的画面。据说《太太万岁》上映时,观众笑声不断,这是文华成立后的第二部影片。

桑弧与张爱玲两度成功合作,创造的“开门红”,令“文华”老板心花怒放,为此,他特邀桑弧、张爱玲等“有功之臣”去无锡游太湖,吃“船菜”。张爱玲平时很少参加这类应酬,但这次却欣然而至,和大家一起聊天吃菜,兴致勃勃。后来她提起这次游太湖,还直说“印象深刻,别致得很”。

《金锁记》

张爱玲写完《太太万岁》后,又把《金锁记》改编为电影剧本,据说仍由“文华”出品,桑弧导演,并内定张瑞芳为主演,但该剧始终未能开拍。

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剧

从1956年到1964年,张爱玲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剧本。一共十部,拍摄了八部,《人财两得》、《情场如战场》、《桃花运》、《六月新娘》、《小儿女》、《南北一家亲》、《一曲难忘》、《南北喜相逢》,有原创,有改编;没拍的《魂归离恨天》、《红楼梦》。

《情场如战场》根据美国麦克斯·舒尔曼创作的舞台剧《温柔的陷阱》改编:几位都市未婚男女间的阴错阳差、好事多磨的恋爱纠葛,有世俗喜剧色彩,还有都市白领阶层谈情说爱的浪漫情调,据说上映后,打破了当时香港国语片的卖座纪录。其他上映的,都很叫座,《南北喜相逢》还由宋淇改为粤语版,吸引了广大粤语观众。

《魂归离恨天》还未交到导演手上,“电懋”就因董事长兼总经理陆运涛遇空难,于同年9月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

为美国之音编写广播剧《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不了情》、《太太万岁》属于现在说的文艺片,给电懋的剧本多为喜剧,她表现出好玩、轻松和聪明的一面,与她的小说大相径庭。

这也是张爱玲一以贯之的主张,她一生的写作,始终关注一个人如何在这世界上活下去,比如,金钱之于曹七巧,婚姻之于白流苏,爱情之于王佳芝,《太太万岁》的陈思珍,则是用各种谎言,让自己的位置和生活维持下去。她之所以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群“小奸小坏”众生相,他们的笑,能为香港市民编出一个又一个欢迎的剧本,是因为她懂得他们,懂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

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孤芳自赏,对与己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也能理解与包容,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