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放走杀人犯后向国君请罪,国君原谅了宰相,宰相却坚持要死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死板、愚忠的例子,让我们开放的现代人很难理解。

今天要讲的也是这样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国相名叫石奢,深得国君楚昭王的信任和器重。

石奢为人刚正不阿,清廉正直,他既不会阿谀逢迎,也不会胆小避事。最主要的是,他能秉公执法,从来都不徇私情。

因此他在楚国威信很高,后来被司马迁记载入《史记·循吏列传》中。

但这样一位将国法放到至高无上地位的人,若遇到需要大义灭亲的事情,他会做如何选择呢?

有一天,石奢巡视属县,竟碰到一起当街杀人事件,凶手在杀人后逃跑。

身为国相,遇到这么恶劣的事件,岂有不管之理。于是石奢立马派人前去追赶,将凶手抓获。

当凶手被带到自己眼前时,石奢惊呆了,因为凶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可如何是好?

像石奢这种人,处置自己的儿子估计能做到,但要说斩了自己的父亲,还真做不出来,那可是大不孝啊。

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之后,石奢最终决定:放走父亲,自己担罪。

于是石奢命人把自己捆绑起来,押送去见楚昭王。

楚昭王见此情形,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石奢叙述完事情经过后说:“我若杀了父亲,那是不孝,现在放了父亲,属于不忠。我徇私枉法,该当死罪。”

对楚昭王来说,石奢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怎么会因为这种事惩治他呢?而且石奢的做法足以表明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

于是楚昭王对石奢说:“碰到这种事怎么能怪你呢?就当你没抓到凶手,赶快起来办理国事去吧。”

正常人在得到国王的原谅后,也就算了,顶多以后多为国家分忧报答王恩吗。

可石奢偏偏就不,他对楚昭王说:“多谢大王不杀之恩,但我有罪,必须承担后果。”

说完,石奢不顾楚昭王的劝阻,毅然自刎而死。

无独有偶,《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个人的故事,跟石奢的故事很相似。

说在晋国,有一位法官名叫李离。因手下官吏向他汇报了错误的信息,使他枉杀了一条人命。

后来李离知道了这件事,就把自己抓起来并判以死刑。

国君晋文公同样是为李离圆场,他对李离说:“这是你手下人的过失,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我身为他们的长官,没有把官职让给他们。我的俸禄也很多,也没有把它们分给下属。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错杀了人,却要把罪过推给别人,没有这种道理。”

晋文公又说:“按你这么说,那我也有罪吗?”李离并没有回答晋文公这个问题,而是坚称自己有罪。

最终他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同样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