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的“大英帝国”,丘吉尔说就算“死”,也不会归还香港!

从历史上的很多故事出发,我们都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就“老大哥”苏联与过去的中国来说,苏联的政策中,对中国有盟友与对手的两重特性叠加,到底是合作还是竞争或者是两者都有,或者是先合作后竞争,这样的角色替换和变更,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扑朔又迷离,神秘多变,考验这些国际政治家的独特眼光与实力的时候就到了。

而英国政府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又是盟友又是对手,丘吉尔领导下的政府和民国政府在开罗会议上周旋较量,考验蒋介石的实力与睿智的时候到了,不过因为缺乏国家间的平等相处,这次会议上国民政府并没有取得好成绩。

会议中,丘吉尔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和国民政府一再相劝归还香港,而这位英国首相气急败坏地质问宋美龄:“我难道会守着殖民地不放手?我又不是恶棍!”

宋美龄却说:“你怎么知道我觉得你就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一招质问直接说出了丘吉尔虚伪的面容,根本就是想“守住殖民地不放手”。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渐渐衰落了,没有当时雄霸天下,到处都是殖民地的气魄,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也渐渐失去了对于殖民地的控制。但丘吉尔有宏图大志,他明确地对罗斯福等人表示——如果我活着,我就不会让英国解体,不会让英国失去一分土地的管理权。

根据顾维钩(当时的中国驻英大使)的记录,这位英国首相还说过一句毫不留情面的话——我是不会归还香港的,除非我死了!他生怕还了香港,“他的大英帝国”就会崩溃,对于殖民地的控制也就衰败了。因此他说出如此绝情的话,可以看出这位首相是真的很想守住大英帝国的“盛世”了。

当时的国民政府还不是很强大,就如上文说的,英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非常之不公平,两国处于不对等的关系。所以无论如何劝说,丘吉尔的态度还是不愿意归还领土。

一位海外学者还写道:开罗会议前,美国曾经将蒋介石当做中国唯一的领袖,而会议之后,蒋介石只是“摩洛哥的酋长”。开罗会议前,美国认为中国将变成最有希望的国家,会议后美国总统却说:这个国家还差50年教育。会议前,中国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好机会,会议之后中国被排除再所有的重要国际会议之外,三大强国都不让中国参与。

蒋介石也记录道,当时在与美国总统谈话中,他说:“现在缺的就是丘吉尔的同意。”又说:“大不列颠国看不得中国变成强国。”并且表示,对于美国来说,殖民地政策是让他不以为然的。但他后来还是说:“不必悲观,时代在前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虽然得到了安慰,但是蒋介石还是对英国耿耿于怀,他觉得英国非常小气,不肯牺牲一点利益救济别人,对于美国的劝说也毫不理会,愧对美国还曾经救过他们,就英国这样的小气而言,实在不能说是“帝国主义”的楷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