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带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为什么不趁机端他老巢?



蒙古汗国早期是没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里,大汗的驻节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选定了回鹘人的旧都哈拉和林为都城。但这座城位于草原深处,而且当时正在修建中,战略意义不大。

所以,金国与其吃力不讨好的进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灭蒙古人的留守部队,因为只有消灭了蒙古人的生力军,金国人才有翻盘的机会。但是成吉思汗是个战略家,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因此成吉思汗在挥师西征前,蒙古大军采取东守西进的策略。在东面稳住金军,西面大军出动,直逼西夏的老巢。这一次征讨西夏,在历史上被称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战。西夏神宗见蒙古势大,不敢抵抗,逃到了灵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兴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与西夏签订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于蒙古,表示愿意与宗主国共同对付金国。



金国的地盘,当时已经被蒙古挤压得非常小。同时,由于金宣宗把都城南迁,不但失去了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且也失去了北方老百姓的支持。北方老百姓或者结寨自保,或者投降蒙古,可以说,金国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

金宣宗为了巩固统治,把国内九个最大的地方地主武装封为公爵,史上称为“封建九公”。但是这九个公爵不但对于抵抗蒙古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还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金国更难控制。

西夏的情况与金国差不多,更没有能力对抗蒙古。夏神宗不愿意当亡国奴,赶紧把皇位让位太子夏献宗。他这一让位,显然就是力不从心的表现。



如果当初金国不犯浑,在蒙古攻击西夏的时候,出兵救西夏,那么历史恐怕不会是后来这个样子。蒙古先灭西夏后灭金,实际上在此之前,这两国自相残杀已经把自己的精兵猛将消耗得很严重了。

如果当初金能救援西夏,维护两国盟约,保证两国之间的友好。在成吉思汗西征之际,两国联手出20万人马,不去端老巢,而是抄一下成吉思汗的后路,跟花拉子模里外夹击,恐怕就不会有大元朝的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