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立秋,山西人感觉总是那么明显,这是什么道理?

明日立秋,这几日的天气已经明显凉了下来。长治就是这样,四季分明,每个节气都是那么明显。

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第十三个,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上秋以后,下一次雨就凉快一次,因而民间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

秋儿凉,叶儿黄。有叶落知秋之说。不是杨、柳、槐叶什么叶都算,专指桐叶。以前不知道,还是在“上党文化大讲堂”听一位老师讲过,叶落知秋是专指桐叶,因此记得。传在宋代,立秋这天,皇宫内会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上至皇帝、朝廷大员,下至宫女太监,都在等待“立秋”时辰的到来。时辰到了,或是一阵不易察觉的风,或是高高的艳阳,那桐树都会翩然一叶、两叶......的落下。太监一声:“秋来了——”,皇宫内外,一片欢呼,丰收的季节就到了。说到桐叶,桐叶还和我们山西有扯不断的关系。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一起玩耍,随手捡了一片梧叶(莫非是在立秋?),送给了弟弟叔虞,说:“此为信物,封赐予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后来周成王把叔虞封于唐,之后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此即“桐叶封弟”。

立上秋,把晌丢。到了秋天,日夜长短大致相等,便不再歇晌。农民至多在午饭后,圪蹴在门墩上吸一袋烟,然后就准备下地干活。立秋,一般在中伏左右。农村有“一伏萝卜二伏菜”之说,意思是,在立秋前后,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白菜生长小且包心不结实。不过观念一直在改变,以前买个白菜是捡坚实的买,最近去买白菜,人都是捡蓬松的买。其中道理,不知道。立秋以后,把早玉米撇下来卖了嫩玉米,及时收拾好土地,冬小麦就要准备播种了。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立秋,还是吃货的狂欢日,因为要贴秋膘。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立秋这一天要吃炖肉、红烧肉、炖鸡、炖鸭、红烧鱼等,或者肉馅饺子。不过现在街上的美女一个比一个的瘦,还有哪个年轻女孩急着贴秋膘,都希望能比黄花还瘦一些。黄花有多瘦?不知道,是李清照说的,问她去。

古代文人似乎都不太喜欢秋天,所以古诗词中的秋天,总是和萧瑟寂寥分不开的。悲秋的诗词,可能能摘抄几万字,咱就乐观点吧,不说它,说说播种希望。前几年,山西省话剧院有一部大戏就叫《立秋》。该剧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票号,在国运衰微的形势下,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最终由盛而衰的故事。富甲天下傲视四海数百年的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但因为自身的、历史的局限性,最终走向衰败,启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奋进。这部戏的总策划后来叫逮进去了,说什么“卖了许多地, 拍了一部戏, 睡了一群女人”,但也不要磨灭这部戏的历史贡献。

立秋,其实是个节点。山西现在也正处于这个节点之上,经济好像处于全国倒数第二,老百姓说“快和校长挨住了”。那也不怕,绝地逢生不是不可能。立秋之后,肯定不是立春。中间隔了几个更为肃杀的节气,但是,凭山西人对所谓命运不服、不甘、不认、不信的心态、心劲,对“立春”的期待,凭着勤奋、敬业、诚信精神,三晋大地百业兴旺、重新崛起的时候也不会远了。

秋天来了,冬天接踵而至,春天还会远吗?山西暂时落后了,但山西的经济必然还会腾飞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