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酷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酷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今日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了"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立秋,酷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以后,下一次雨会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二侯白露降,三侯寒蝉鸣,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虽然“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仍然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了。

立秋,古时也称七月节。《礼祀·月令》载,周代立秋这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祭白帝蓐收”;《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临安岁时记》载,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要避免寒气侵体。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起居方面,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穿衣服做到春捂秋冻,尽可能晚一点增衣,民谚“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

入秋后燥令当时,饮食方面,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日常饮食中,菜心是众多蔬菜中的首选,还可以吃些苹果、葡萄、海带、藕、鱼类等。绿豆加百合的吃法就可以暂且歇歇了,因为绿豆和百合都是性寒食物,酷暑时喝绿豆百合汤尚可,但过了立秋,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两者结合就“太凉”了。民间还有“秋瓜坏肚”的说法,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肠胃不好的人吃多了容易吃坏肚子。

立秋,酷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但立秋后也不适宜立马大补特补。从中医角度讲,暑热伤阴又伤气,容易导致气阴两虚;从西医的角度讲,天气热,汗多,容易导致缺水,乏力,口渴。如果确实身体太虚,可以适合用一些滋阴的药材,如麦冬、人参、生地黄、党参、北芪、白术、茯苓、薏米等,但建议以食补为主。

立秋,酷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就会大大下降,此时,这种凉爽舒适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运动永远是强身健体的不二法则。散步、骑行、踢毽、健身舞、对抗不激烈的球类等户外运动正当其时,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专家介绍,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立秋,酷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立秋,酷热的夏天就快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