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首例!植入“膀胱起搏器”,15岁少年终于摆脱掉“尿不湿”

2018年9月21日上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里,医务人员正在为15岁的花季少年实施骶神经刺激电极 (俗称膀胱起搏器) 植入手术,这场手术承载着少年的希望,也是对手术医生技术的一次考验。

鲁同学,15岁,因先天性脊膜膨出疾病,2年前在外院行腰部脊膜膨出手术。病人多年以来,排尿十分费力,有时尿液不自主有尿道流出,无明显知觉。双下肢活动尚可,伴有长期的便秘,一般4-6天大便一次,每天排气次数少,平时几乎听不到肠鸣音。

15岁,正是在学校与小伙伴分享学习和生活快乐的年纪,但因为身体的原因鲁同学每天都要带着尿不湿上学,冬天还好,一到夏天难免会出现尴尬的情况,这导致他和同学之间也疏远了,鲁同学的父母多年来四处求医但没有治疗办法。

经朋友介绍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检查,诊断为:

神经源性膀胱合并便秘;

充溢性尿失禁;

腰脊膜膨出术后。

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病人膀胱收缩乏力,尿潴留,膀胱容量约300毫升。李永辉主任立即安排鲁同学住院治疗。

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积极开展科内会诊,经过科内会诊,决定对鲁同学实施国际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较好的方法--神经调节疗法,也称膀胱起搏器植入法。该方法经过多年的应用观察,尤其是国外大宗病例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良好,在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后,同意选择行骶神经刺激疗法。

手术如期开展,术中因患者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疾病,骶空狭窄,这对手术的定位和穿刺的精准度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主刀医生凭借精湛的技术最终准确穿刺定位,将”膀胱起搏器”位置于病人右侧骶三孔,刺激调节右侧骶三神经,术中可见三个位点对刺激有较明显的反应。 术后病人回到病房,经调试,病人对4个位点的刺激均有反应。

手术后第五天,鲁同学排尿时有了感觉,白天尿失禁情况明显改善,不需带尿不湿,排便也已经正常每天大便1-2次,由于术后时间尚短,病情仍需进一步观察。

泌尿外科李永辉主任介绍,骶神经调节疗法(俗称膀胱起搏器植入法)是目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难治性膀胱功能障碍、间质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痛、顽固性便秘较好的方法。

该治疗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开展应用较早,手术例数较多,我国近几年也开展了一些该技术临床应用。从接受该疗法的病人的治疗情况来看,疗效明显。以往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上述病人的治疗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