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汗國7:四面楚歌

年輕的哈薩克汗國在一代雄主哈斯木汗統治時期迅速崛起,使周圍鄰國極度恐慌,生存壓力劇增,但是迫於哈斯木汗的威懾,又無可奈何,不敢輕舉妄動。

1521年哈斯木汗逝世後,繼任者可汗連續短命,汗庭權力交接頻繁,使哈薩克汗國政局動盪不安,這使哈薩克汗國周圍很快就形成了《反哈薩克聯盟》,連曾經尋求與哈薩克汗國同盟的葉爾羌汗國也迅速倒戈,與後烏茲別克汗國形成了新的聯盟。

1521年哈薩克汗國第五任可汗莫穆什汗(Mmish Han哈斯木汗嫡長子)即位。

據歷史記載,弓馬嫻熟的莫穆什汗1521年12月在反叛的諾蓋人部落的討伐中意外墜馬,並被戰馬踩踏而亡。

莫穆什汗以外去世後,1522年1月由哈斯木汗之弟塔依爾汗(Tayir Han)即位,成為哈薩克汗國第六任可汗。

塔伊爾汗作風強悍,為人冷酷無情,非常厭惡觸犯法律的行為,對於手下人的違法行為近乎嚴苛,處理事務時拒絕通融。塔伊爾汗一步一步將所有潛在的支持者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行事和為人都過於苛刻的塔伊爾汗,甚至失去了自己統治下眾部落百姓的支持,親手為外敵聯手圍攻哈薩克汗國鋪平了道路。

為了討伐反叛的烏魯斯,瓦解南方的烏茲別克汗國和葉爾羌汗國的聯盟,驅逐步步西遷的衛拉特聯盟,塔伊爾汗組織了多次反擊。這些反擊無一例外宣告失敗。中、西汗國疆域被諾蓋汗國佔領。1524年,塔依爾汗被迫從哈薩克丘陵向南遷徙。塔依爾後來又聯合吉爾吉斯統治者穆罕默德進軍塔什干統治者卡利德.穆罕默德蘇丹。兩軍大戰於突厥斯坦城郊。吉爾吉斯軍到來之前,塔依爾汗軍隊已被擊敗撤離,錫爾河流域的一部分哈薩克汗國的領地為烏茲別克汗國所佔領。

接連慘敗的塔伊爾汗不僅失去了大片國土,軍隊也由最初十萬大軍只剩兩萬。1526年塔伊爾汗更由於無故殺害了自己的親兄弟而失去了痛恨他暴政的幾乎全部百姓,只剩下極少忠誠衛士的塔伊爾汗,將自己的宮廷遷移到了吉爾吉斯人當中。

自哈斯木汗時代起,吉爾吉斯人就始終與哈薩克人共同生活在一個政權之下,並向哈薩克汗國的可汗效忠。這一次,他們也沒有拒絕他們的可汗。當時的歷史學者們這樣寫道:“塔伊爾汗的統治下只剩下了吉爾吉斯人,他們對自己的可汗忠心耿耿。”

根據中世紀著名的哈薩克歷史學家卡德爾哈力·扎拉伊爾的記載,塔伊爾汗在這些吉爾吉斯人當中一直生活到了公元1532年,最終在孤獨、淒涼中離開了人世。

吉爾吉斯老人(Khirgiz Akhsakali)

1533年春,哈薩克汗國第七任可汗託格穆汗(Togim Han,哈斯木汗次子)即位。

由於塔伊爾汗的昏庸,新繼任的託格穆汗面臨的是處於分裂狀態的哈薩克汗國,各部落永立蘇丹,各據一方。託格木汗即為之後,立即採取了諸多手段,將當時雖然仍在號稱屬於哈薩克汗國,但已一盤散沙,瀕臨分裂的眾多烏魯斯,以及至死效忠於塔伊爾汗的吉爾吉斯人,至少在名義上凝聚在了哈薩克汗國的旗幟之下。

他一方面展開了一系列針對諾蓋汗國、葉爾羌汗國和烏茲別克的反擊,另一方面針對國內政治開始了積極的改革,力圖強化可汗權威、集中權力,盡力使哈薩克汗國的軍力、國力和民心都恢復到過去的水平,但留給託格木汗的時間太少了。

此時的葉爾羌汗國由第二任可汗阿布德.拉希德汗統治,是處於強盛時期的《三賢君時代》。阿布德.拉希德汗一直渴望收復被哈薩克汗國佔領的曾經東察合臺汗國領地蒙兀爾斯坦(今新疆伊犁)。1537年6月,烏茲別克汗國可汗烏拜杜拉與葉爾羌汗國汗王阿布德.拉希德決定共同行動,向哈薩克汗國發動大舉入侵,兩個可汗的目標一致,那就是一戰而徹底摧毀哈薩克汗國,瓦解來自北方的威脅。

兩國兵馬在進入哈薩克汗國境內後一路燒殺搶掠,最終在近吉爾吉斯境內的伊塞克湖以東,一個名為桑-塔什的地方會師。兩國軍隊合併後的總兵力,據說至少有5萬人。此時,哈薩克汗國的軍隊也抵達了這一地區,吉爾吉斯人再一次證明了他們的忠誠,與哈薩克人並肩奔赴戰場。但即便如此,由於國家內部的分裂,託格木汗此時可堪調集的軍隊總數,只有對方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萬5千左右。為了盡力彌補兵力上的劣勢,託格木將軍隊佈置在了一個高地上,並在陣地前方挖了多道深溝(其中有不少是天然地形),靜待敵軍的衝擊。

1537年7月27日,在經歷了之前幾日的試探之後,烏茲別克-葉爾羌汗國大軍向哈薩克-吉爾吉斯人的陣地發起了全面進攻,著名的"桑-塔石"戰役打響,及四個部族兩方陣線的對決。

壕溝和高地為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帶來了地利,保衛家園的勇氣也令他們的戰鬥熱情空前高漲,但無論如何,敵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對手的優勢也不僅僅在於數量。

戰鬥從黎明時分開始,直至第二天太陽昇起時方才結束。血腥的戰場上,血流成河、屍積如山,殘酷的桑-塔什之戰最終以哈薩克-吉爾吉斯聯軍全軍覆沒而終結。血戰當中,哈薩克汗國自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家族一脈而出的眾多成年貴族將領——託格木汗以及其麾下的37位蘇丹,全部戰死沙場。

除此之外,託格木汗的兒子們,在當時因勇武和才智而被世人讚頌為“豪傑九子”的九位王子,也同其父輩們一同捐軀。陣亡的哈薩克-吉爾吉斯聯軍總數並無確切的紀錄,但至少在1萬人以上。

根據當時一些史學家的記載,“哈薩克人中膽敢反抗的人均遭到了殺戮,大批的民眾被擄掠,失去的財富、牛羊不計其數。

隨後的幾年,南部的烏茲別克-葉爾羌聯盟不斷北上攻擊,諾蓋汗國持續東侵,東邊的衛拉特諸部開始連續侵擾,使哈薩克汗國處在了《四面楚歌》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諸多戰爭、劫掠使哈薩克汗國的人民疲於奔命,大片國土淪喪。一直到布依達什汗登基,這一現狀才開始逐步被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