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生命在写诗!从《古诗十九首》说起

西汉以降,国家进入承平时期,文学家们竞相写大赋,有关个人言志抒情的诗歌不彰。直到东汉末年分三国,国家不幸诗家幸。出现了许多有质感的好诗。首推《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生年不满百》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驱车上东门》

这是汉末文人用生命写的诗。其内容不外乎两种: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文人失意的苦闷心情。故而八个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大概成了那个时期没落文人的座右铭。运气好、有才华一点的文人可以去曹操那样的军中帐里做军师,或者写一篇牛逼的战斗檄文,也可流传千古。运气没那么好的下层文人,在乱世中身不由己,命如累卵,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很多老先生写文章说,古诗十九首开启文学自觉时代的先声,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看到,中国诗歌从《诗经》经《楚辞》到汉魏五言诗,走向了一条从四言到五言乃至更多字数的道路。字数的增多,解放了诗歌的创作,能表达作者更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是,一个叫曹操的出现了,把四言诗又写得很牛逼了。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特别是曹植,虽然才高八斗,奈何个人不甚感冒,就不安利了。再什么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等等,总觉得有点膈应,学得当年的我们混沌一片,便再也没提上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