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道教: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水浒传》开篇重笔描绘的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20公里处,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龙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东汉中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张天师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道教祖师张道陵,在传说中是一位可以降妖斩鬼、祈雨消瘟的仙人,最后白日飞升,成为上仙。张道陵,五斗米道(即天师道、正一道)的创始人,也可称道教实际创始人。初名陵后名道陵,字辅汉,后汉沛国丰县人。(一说是张良八世孙)。本来是太学书生,生性好学,博采五经,精研黄老之道,七岁时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曾任江州(今重庆)令,不久即弃官。先后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东)、云锦山(今江西龙虎山)等地修炼。

张道陵先在北邙山修道时,汉章帝(公元75—89在位)、汉和帝(公元89—105年在位)屡诏而不应,后得黄帝九鼎丹经,修炼于繁阳山,丹成服之,得分形散影之妙,通神变化,坐在立亡,每泛池中,诵经堂上,隐几对客,杖藜行吟,一时并赴,人皆莫测其灵异也。后于万山石室中,得隐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行之有验。又与底子王长等从淮入赣,至云锦山再炼神丹,三年丹成而龙虎现,后云锦山改名为龙虎山。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持玉册,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他在飞升前授给长子衡斩邪二剑,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世世由一个子嗣来继承他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间传到今天,由于他规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称“五斗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