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 人物|庄毅:古为中用,创新中药

2018年5月25日,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在英国胃肠病学会会刊《Gut》(影响因子17.016)上发表了一项由39家中国三甲医院共同组织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

由药用真菌槐耳制成的中药槐耳颗粒能显著降低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有望填补肝癌缺乏有效辅助疗法的空白!

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肝癌复发是世界性难题,而中国的中药却能发挥确切的疗效。

而提到中药槐耳颗粒,就不得不提其主要发明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庄毅教授

时间翻回到四十年前的1978年,卫生部下达给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称江苏新医学院)一个关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课题,由学植保专业出身的庄毅担任课题牵头人。庄毅当时已经45岁,也许他也没有想到,从此与药用真菌抗肝癌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一次交流活动中,上海市肿瘤医院临床专家讲述的病例激起了庄毅的极大兴趣。一位山东青岛的晚期肝癌患者在住院期间,用老乡送来的家乡地产菌物,每天泡水饮用,经过一段时间,肝癌症状竟然全部消失了。庄毅赴上海查看了患者病历,随后又赶赴山东找到已经出院的患者,并且拿到一块患者泡水喝的菌物——

“槐耳”

槐耳是生长在老龄中国槐树杆上的槐栓菌,在中医药中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东晋年间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治肠痔下血:槐树上木耳,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的记载,唐《新修本草》中首次记载了“槐耳”这一名称。其味苦辛、性平无毒,有“治风”、“破血”、“益力”之功效,至明代期间各重要本草还均有记载,但到清代,有关本草就未见再有记述,直至200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的《中药大辞典》又重新收录。

为拿到新鲜槐耳,庄毅多方寻找。他锲而不舍,终于在山东泰安的一株老槐树上找到了“年轻”的槐耳,然后连夜赶回南京的实验室,进行菌种分离和分析,分析其性状、研究其功效。

经过艰苦的研究,庄毅课题组采取适用的槐耳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纯化并复栽成功,获得人工培育的槐耳,利用发酵技术成功研制抗癌新药槐耳菌质,进而研制成槐耳冲剂(冲剂现称为颗粒)。

槐耳菌质和槐耳冲剂于1992年获得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称南京中医学院)为唯一署名单位的新药证书,成为

中药史上唯一基于真菌生产的药物,适用于原发性肝癌不宜手术和化疗者辅助治疗用药,有改善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症状的作用,在标准的化学药品抗癌治疗基础上,可用于肺癌、胃肠癌和乳腺癌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胸胁不适等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四年的基础研究终于转化为一类新药造福癌症患者。

1995年,该产品转让给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1995年和1998年,槐耳冲剂治疗肝癌的研究分别获得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应用于肝癌的基础上,2008年起该产品又被批准扩大临床适应症,可应用于肺癌、乳腺癌、胃肠癌等临床常见癌症。

南京中医药大学依托深厚的中医药底蕴和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多年来致力于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除槐耳颗粒外,还先后研制了通塞脉片、复方南星止痛膏、肝毒净颗粒、银香颗粒、桑贝止咳颗粒、三拗片、荆感胶囊、丹鹿胶囊等多个新药。此次槐耳颗粒的临床验证结果证明中药新药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能够通过规范系统的科学验证。

审核: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