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的德味儿是怎样炼成的?

蘇小傻


毒!奶油斑的虚化!德味!


是中国图片评价的标准用词。大家总喜欢加上两个字“德味”。


有人不屑,有人嘲讽,但是德味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就以大家最熟悉的徕卡D-LUX为例来说明吧。同样饿D-LUX出片和就松下的同门兄弟有几分不同。色彩管理不同是也!


如果再加上镜头方面的因素,你不得不承认德味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关于镜头的因素,前面君峰徕卡店的朋友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回答。我补充两点:第一,徕卡镜头的设计标注确实高于日本货(设计的概念当然包含了高级材料的选择);第二,徕卡的组装工艺高于日本厂家。这两点日系厂商是比不了的。


除徕卡以外的德系产品本人不认同,具体原因不多展开了。


那么没有德国相机的朋友是不是不能享受德味了呢?


不是的,既然我指出了色彩管理的不同,那么这就意味着您也可以部分模拟。


虽然手头徕卡很多,但是我就准备用EOS100D来玩玩。


注意我的色彩设置,是自定义1。


我发现99.99%的摄影朋友从来不用色彩设置,一般都永远处在出厂设置上。为什么不用一下呢?这就是最初步的色彩管理啊。


以前发文我没有说明如何设置。其实很简单,黄色适当增加;饱和度适当增加。就这两招。具体如何增加,看个人喜好。我这里是单纯模拟徕卡的感觉。

看好了,就是这里拍摄的。上海嘉定紫气东来郊野公园。我写测评文章最常去的地方。使用镜头和机身如上图。全部原始文件,没有后期PS和修正。



夕阳西下时分,用标准模式拍摄一张。

再转到自定义拍摄一张。随后微调自定义设置,调整到自己满意为止。接下来对比拍摄。


出厂设置

自定义设置

出厂设置

自定义设置

自定义设置,蓝色更加醇厚了

自定义设置,蓝色更加醇厚了,并没有因为增加黄色的设置而过多影响蓝色的表现。


自定义设置,转战市区的苏河附近。夕阳的质感更加强烈。


徕卡镜头黄色表现好,是它的优势。但是这是在胶片机上。在数码机上,徕卡保留了这种感觉。类似配合柯达64反转片的质感。我不用哈苏和蔡司系的东西,所以只对徕卡的色彩有经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微调。我自己的感觉,蔡司系的产品,黄色是严重不行的,蓝色较好,冷调为主。


当然,日系产品不可能完全做到徕卡的感觉。只是玩玩,不要当真。


不过经过我个人的多次验证,日系镜头中有2只还是非常有潜力的。所谓潜力就是深藏不露,只要你用的好,分辨率可以和徕卡一较高低。


一支是索尼55mm F1.8,不要老是说这是蔡司镜头,不对的,索尼蔡司都是贴蔡司牌,实际是索尼产品,索尼原创设计。这支头和我的徕卡50mm F1.4 ASPH做过详细对比。


另一只是佳能50mm F1.2。前段时间的偶然对比中,居然击败富士某高级变焦。


我用的产品再多也不可能全覆盖,期待大家来发现更多。


不过,我要指出,日系镜头产品不是每个都好,不能凑成完整的顶级系列,所以就比较鸡肋了。日系的真正优势在于品控的高可靠性。尤其是机身的高可靠性。



91拍照聊相机


100年前,一位内向的工程师灵机一动创造了第一台35mm相机Ur-Leica,在这一个世纪中,徕卡记录了许许多多重要的的历史影像。

到了今天,虽然人们用来摄影的装备选择超级多(包括手机),但徕卡,依然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玄妙的德味儿被许多人青睐。

德味儿可不是平白来的,你要知道了它的制造过程会更加感叹德国制造的牛逼。虽然有人说现在“德国制造”被神话了,但至少,它有它被神话的道理。

之前小编也给大家分享过很多徕卡相机的制作过程,包括M10的、T 的,还有Noctilux 镜头的,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最新一波关于徕卡制造的美图(图片来自SURFACEMAG.com),你能在这里看到更多制造中的细节~

徕卡总部位于威兹勒,是举世闻名的光学重镇。全新的徕卡大楼形状颇似双筒望远镜和镜头的轮廓,这也是这个百年品牌的精神延续。

大厅里陈列着一些摄影展览

大大的落地窗沿着建筑的底部延伸

总部里展示着老相机模型

徕卡镜头的结构爆炸模型

装配车间里的更衣室

装配车间超级干净整洁

“如果你淘到了一支50年代的镜头,会发现到现在仍然可以使用它。”徕卡的工作人员这么说到。如果你购买了一支现代徕卡镜头,估计也可以再用50年。

存放在储藏盒中的镜片

测量镜片厚度

初步磨削后观察就镜片

在氮气中储藏的镜片

各种抛光工具

抛光

非球面镜

测量镜片直径

打磨

干涉仪中显示的图谱(反正小编也看不懂)

工作中的仪器(话说这仪器也是天天抛光打磨吧?保养得这么好)

特殊液体中存放的镜片

涂抹保护层

强迫症们看到徕卡镜片的制作,估计会心花怒放,晶莹剔透、纯洁无暇的镜片,一只只整齐地排列在储藏盒里。

亮闪闪的镜片,已经做过防护涂层处理

镜片上漆

镜片在享受超声波浴

检查镜片是否有灰尘

打磨镜筒金属

镜筒的黄铜部分

镜头伸缩部分涂抹润滑剂

半完成的镜头,等待组装

对镜头对焦环进行微调

当当当~一枚制作完成的镜头!经典的 35/2 。

德味儿的诞生跟精密、严格的制造流程息息相关,所以不要嫌弃徕卡总是断货,毕竟很多流程需要手工参与,生产效率自然比不上流水线咯。

谁说徕卡靠的是情怀?当你摸到一枚沉甸甸、扎扎实实的镜头后就知道,以后再难以自拔了。

------------------------

我们在这里

奥森销售体验中心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