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吃出来的?心内科专家:有这4个习惯的人,照样“中招”

近些年来,高血脂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据保守估计,我国高血脂人群已经达到了1.6亿。且人群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30-40岁已属于高发年龄段。高血脂不止会损伤心血管,易造成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等疾病,而且还会对肝有严重的影响。

那么高血脂到底是怎样患上的呢?

很多患者有一个认识,就是高血脂是吃出来的。专家表示:饮食的确对于血脂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经常高盐,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的人患上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的几率较饮食清淡的人要大很多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脂都是吃出来的。

心内科专家:有这4个习惯的人,照样“中招”!

1.压力、精神紧张的人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人群,免疫力会下降,导致多余的血脂无法排出体外,此时血黏加重、血管收缩加大,就会引起高血脂。

2. 经常熬夜的人

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使体内的代谢机能失调,特别是熬夜坐着工作的人,腹部脂肪堆积,可引起脂肪肝,这种状况不加以控制的话,就可以引起高血脂症。

3. 肥胖的人

肥胖的人,由于摄入的脂肪过多,积聚在血管内的胆固醇过高,引起高血脂症,这种状况若得不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就会因血液粘度增高,引发心血管疾病。一些突发性的心梗往往和高血脂密不可分。

4. 不爱运动的人

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大多数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白天繁忙的工作使上班族精疲力尽,晚上回到家吃过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是玩电脑,缺少适当的体育锻炼,易导致身体内脂肪堆积,诱发高血脂的出现。

但是高血脂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尤其是甘油三酯高的患者,生活中进行积极食疗,甚至可以痊愈的。因此,一旦患上高血脂,没有必要太紧张。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寻求科学的方法,进行血脂的控制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那么如何科学的控制高血脂,预防并发症呢?

一.管住嘴

高血脂患者血管壁上已经沉积过多的“脂质”,因此,患者一定得注意避免食用高盐,高糖,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生活中应该保持饮食清淡,粗细粮均匀搭陪。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此外还应该注意多摄入水分。对于稀释血液,促进体液循环有重要意义。

二,迈开腿

患者要坚持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够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让脂肪在身体内不会堆积太多而让体重增加,进而减少血脂上升的机会。

三,常补硒

研究发现硒依靠其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可调节体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且补硒可以有效的增强血管韧性,对预防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

四.常按摩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高血脂患者每天可以常按三阴交。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每日用拇指或食指按压此穴2~3次,每次持续2~3分钟,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可起到降脂、降压以及健身美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