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這些抗菌藥物可誘發癲癇

抗菌藥物誘發的癲癇起初常是孤立的急性發作,但潛在可能進展為持續性發作。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對誘發癲癇相關的抗菌藥物予以清晰瞭解,能夠幫助臨床一線及時甄別原因,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易誘發癲癇的藥物


1. 高風險

抗精神類藥物、氟馬西尼、哌替啶、茶鹼類、青黴素類、碳青黴烯類

2. 中風險

安非他酮、曲馬多、三環類抗抑鬱藥物、戒斷(酒精、苯二氮卓類類、巴比妥類、阿片類藥物)、頭孢菌素、氟喹諾酮類、異煙肼

3. 存在風險

其他抗抑鬱藥物、局麻藥物、吸入性麻醉藥物、抗組胺藥物、甲硝唑、巴氯芬、β受體阻滯劑、環孢素、可卡因、抗病毒藥物、抗癲癇藥物(高血藥濃度情況)、阿司匹林

其中與誘發癲癇發作相關的抗菌素


1. 青黴素類

高風險:青黴素 G、苯唑西林。

青黴素各種給藥途徑都可能誘發,特別是鞘內注射時。一般發作發生在給藥 23~72 h 內,常見肌陣攣和全面強直性驚厥

2. 頭孢菌素類

高風險:頭孢唑林、頭孢他啶、頭孢吡肟、頭孢哌酮。

頭孢菌素類高風險品種的誘發常見於高劑量或腎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時,頭孢唑林誘發癲癇的概率可能達到 80%;重症患者中,頭孢吡肟誘發癲癇發作的概率在 11%~15%。

3. 碳青黴烯類

高風險:亞胺培南。

碳青黴烯類所報道誘發癲癇發作的平均概率為 3%,其中亞胺培南發生率較高達 5%(可能因為其在腦脊液中的清除率較低),被認為對潛在癲癇發作群體絕對禁用,而美羅培南和帕裡培南的發生率較低。

由於常用的廣譜抗癲癇藥物丙戊酸在體內吸收、分佈、代謝各個環節都被認為受到碳青黴烯類的影響,所以不建議在丙戊酸治療時合用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

4. 氟喹諾酮類

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誘發癲癇較β內酰胺類要少見,發生率少於 1%,多見於環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值得注意的是,其誘發異常精神症狀(如精神錯亂的情況)更為多見。

5. 異煙肼

異煙肼誘發癲癇發作的概率要低於β內酰胺類,在美國其發生率在 1%~3%,可能因過量使用導致。有研究認為超過 20 mg/kg 時易導致神經毒性,但異常精神症狀和周圍神經炎更為多見。

誘發的風險因素


抗菌藥物誘發的癇性發作的高風險因素:腎功能不全,低齡,高齡,癲癇發作史,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史(帕金森、卒中、頭顱外傷),疾病狀態中(特別是炎症狀態)所升高的抗菌藥物-血腦屏障滲透性,正在服用茶鹼類藥物等;

腎功能不全不僅導致抗菌藥物的清除率下降,致其體內血藥濃度提高,一些情況下還導致低蛋白血癥,更低的抗菌藥物蛋白結合率從而提高了其遊離濃度,同時低蛋白血癥情況下,蛋白糖基化和氨甲酰化的降低,會改變血腦屏障的完整性也提高了抗菌藥物的中樞滲透性。

對於抗菌藥物誘發癲癇高風險患者群體的管理策略



抗菌藥物相關腦毒性的分類


藥源性癲癇是抗菌藥物腦毒性這類不良反應的主要形式。

2016 年發表在 Neurology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由 Bhattacharyya 博士領導的團隊對 12 種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報道予以回顧性研究,他們發現抗菌藥物相關腦毒性,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歸類為三種類型,這一分類方法解釋了其不同抗菌素所致腦毒性類型的發作時間特點,症狀特徵及潛在原因,系統化了對抗菌藥物不良反應予以安全預警的內容:


在此分類方法的三種類型之外,異煙肼所導致的腦毒性常出現在給藥後數週至數月,通常症狀包括精神錯亂、癲癇(少見)和腦電圖異常(多發),但上述表現並不包括異煙肼過量引起的中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