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长在这里最危险,可怕的是你根本“看不见”它!

你可能是个“显瘦”的胖子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算“胖"?

体型、体重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是最常用来判断一个人胖不胖的标准。其实,有种“胖",虽然看不见,但更加危险。

这种“胖”,是脂肪长在了特殊看不见的地方——内脏。

内脏肥胖有4个表现

看不见的内脏脂肪很容易被忽视,所以被称为“最危险的脂肪”

1.大腹便(pian)便

肚子凸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男人有“将军肚”或女人有“游泳圈”。

2.腰围减不掉

尝试了各种瘦腰方法,腰围还是无法减下去,而且减肥总反弹。

3.腰围超标

内脏脂肪不断挤压肠胃,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常年便秘。如果按科学方法测量,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的,都应怀疑患上了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

4.腰臀比超标

腰臀比就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男性>0.9、女性>0.8时,内脏脂肪超标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判断内脏脂肪是否超标,最精确的方法是在医院里做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场共振影像仪或者超声波测试。

除了“丑”,内脏脂肪还伤身

但大家对“胖”的认知还停留在外表胖的人身上,其实,长在内脏和血管的脂肪,带来的健康问题更不容忽视。

心脏

当脂肪在身体其他部位“放不下”时,可能存储到心肌细胞间,干扰心脏的正常工作。

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多种物质的合成、分解、存储也是它的工作。

如果这些过程被扰乱,你可能患上糖尿病、高胆固醇和其他疾病。

血管

血脂过高,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血脂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中积累,会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易引冠心病等疾病。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可能堵塞血管,引起急性心梗、脑卒中等。

此外,内脏和血管内脂肪过多,可能引起动脉炎症、扰乱新陈代谢。

如果这些脂肪在腹部积累,还可能在平躺等姿势时影响呼吸。

教你帮内脏"瘦瘦身”

如果体检发现“内脏脂肪超标”,或者通过以上方法初步判断自己内脏“肥胖”了,建议马上用下面的方法给它们“瘦身”。

1.练习腹式呼吸

可采取仰卧位,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2.控制主食摄入量

饮食上,要控制食物总摄取量。可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类,用适量红薯代替一部分米饭等主食(划重点:这里讲的是代替,例如吃了红薯,就相应少吃点米饭,不是在吃了米饭的基础上再多吃几个红薯)。

如果消化不良,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后调整饮食方案。这样既不至于让你们饿肚子,也能控制饮食。

3.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

平时建议适当多做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散步等。内脏脂肪超标者每天应进行0.5~1个小时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球类运动在消耗能量的同时还能促使肾上腺素分泌,有助脂肪分解。

4.只喝白开水、淡茶饮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或者淡茶水;蜂蜜水、豆浆、柠檬水等饮品也应适当喝点。

推荐一个"喝水时间表",帮您轻松达到“饮水指标”。

6:30:起床先喝250毫升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代谢。


8:30:到办公室后,先喝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11:00: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索张的工作情绪。
12:50: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
15:00:喝一杯水提神醒脑。
17:30:下班前,再喝一杯水,吃晚餐时不会暴饮暴食。
22:00:睡前0.5~1个小时再喝上一杯水,不过别喝太多,以免影响睡眠。

5.买个体重秤

家中常备一个体重秤,不仅能随时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还能时刻监督家人控制体重,将身质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24之间。

即便是没有腹型肥胖的人群,若工作忙、常久坐、应酬多、心情差,也应按照上述方法调整自己的生活,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