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母语汉语时不费力,而听英语时很费力?心理学上是怎样解释的?

d815815


听英语费力的原因,这个是要根据你的英语学习的阶段来来判断的。

不同的英语的学习阶段听力觉得费力的原因是不同的。

在最开始学习外语的阶段,由于你有很多单词短语不理解,那么在听的过程中觉得费力是很正常的,因为即使说的人把他说的内容书写下来,你看着他写的内容,你也未必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那么在这个阶段听不懂英语的原因就是因为单词没有背,短语没有背。当你把这些内容都背完以后,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所有听的内容,如果是用眼睛看你都能够看懂,并且理解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听的时候就听不懂。

这个阶段主要是因为发音不准确,八九十年代的英语学习者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因为那个时候的听说材料比较少,只能够机械式的根据音标来学外语,但是受到母语的影响音标往往都是带有口音的。

人的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会觉得自己说的口音是最标准的。所以当你的口语是有口音的时候,你听到标准的发音,你就会觉得很别扭。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需要纠正自己的英语发音,尽量模仿标准英语的发音,这样当自己的发音更标准,发音比较接近的时候听到标准的英语听力就会觉得很容易懂了。

到了第三个阶段,当你的发音以及英语的知识点都没有问题的时候,还是有可能觉得听英语比较困难,一般这个时候是因为不习惯标准的英语语速。这种情况和第二阶段是一样的,当你自己的口语的语速没有达到或接近英语听力的标准,语速的时候,你听到标准语速的内容就会觉得他读得非常的快,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反应不过来。可是当你自己的口语速度能够接近标准语速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那些听力内容非常慢了。

打个比方周杰伦的忍者,刚刚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没有练过这个歌,你听都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是当你把这首歌自己都练到会唱的时候,你听他说什么都觉得很顺耳。对于母语尚且如此,对于外语就更是这样了。

当达到第三个阶段时候,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已经可以用它来工作了,但是对于一些需要直面老外跟各种各样不同的老外接触的人,还会有可能遇到听力的困难。

因为我们日常的英语学习材料都是标准的英语口音,但是实际接触的老外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口音。就像我们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说的普通话有各种各样的口音一样。这类需要实际用到外语的人群,包括翻译,涉外导游,涉外会务接待员,外交公务员等。

到了这个阶段,解决听力困难的方式就是不断的跟这些有各种各样口音的人交谈,去适应习惯他们的口音,积累经验后能够预先的判断出某一地区的人群的口音的特点,就能够很好的适应他们的口语。

达到这个阶段以后,基本上听外语,就像听母语一样了。

我做了八年的德语导游,当我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大概就是这第四个阶段。所以现在我听到德国人讲话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和母语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别。

另外,老外之间相互交谈,你去旁听,一定是会有听力的困难的,因为就好像你去旁听两个中国人讲话一样,如果说你没有插入话题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比较难理解,连母语都会觉得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语就更是这样了。但当他们跟你面对面说的时候,这种理解的困难就会消失,因为你置身于话题之中,所以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说的内容。这种情况就和外语关系没有那么密切了。


外语那点事


母语就像呼吸一样,你说你为啥呼吸?这个和心理学上没啥太大关系吧!英语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就和你学怎么穿衣服一样,开始你也不会穿,得别人教,不是吗,也许你不用教也会穿,为什么?环境中熏习出来的,既然是熏习就是自然而然来的,所以说环境影响人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没有环境,就得学,那么人性里都喜欢享受,说白了就是懒,不愿意思考,所以通过辛苦付出而得到的东西就有一种排斥感,而英语呢,本就是需要坚持才能不断提升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越,这在英语学习中可以说体现的淋漓尽致,你听英语费力,就是说明你的量的积累还不够,还没达到不费力的程度,还没达到一听就懂的程度,所以说努力还不够,你的心理上本就是希望一学就会,或者稍微不用太努力就能很好,但恰恰相反,当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的效果时,你便有了“听英语费力的想法”!这就是从心理上的分析,呵,以上拙见,仅供参考!


悟教悟育


因为你是中国人!



任哥人生感悟


这个问题很简单,在汉语是母语的环境下成长,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在其间浸染的语言环境,每个中国的婴幼儿都对汉语有天赋性接受能力,而对英语就不一样了。

同理,在英语作为母语环境中成长的婴幼儿,他们也对英语有天赋性的接受能力,而对汉语就不一样了。

所以,环境对成长很重要。


道法自然AK


我们生来是中国人,讲中国话很简单,他就像与生俱来的一种语言能力,只不过是很小的时候没有被开发,多大的时候开始学汉字,学汉语的时候已经被开发了。

外国人生来就是外国人,讲他们自己的话也很简单,其实类似印度的他们生下来,就具备了,讲印度话的能力,英语是后天学的。


随心所欲123150421


主要还是思维惯性问题,比如中国一句话外语要好几句或者从句一大堆,习惯了不同语言的结构,就会好很多。当用语的问题,跟着书学出来的沟通时就会发现不适应,同一个意思别人说的和自己说的词语完全两码事。多沟通就好了,一句话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多沟通问题就慢慢没了


石头47658


因为是鸟语,担心禽流感!